首页 -> 2008年第6期

刍议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作者:沈长明




  [摘 要]有效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应关注小组成员的进步和发展;有效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应让教师成为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者、调控者、合作者;有效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应该精选内容,保证时间,并且及时评价。
  [关键词]有效 数学课堂 小组合作学习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课堂教学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单一的接受性学习已不多见。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的理念正被广大的教师所接受并付诸实践。然而,有些数学课堂中学生合作交流环节,存在伪“合作”、假“交流”的现象,使有效的学习方法变成了无效的学习方法。
  造成“假合作”和低效合作教学,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首先,教师本身是在缺乏合作的传统教育体制下成长起来的,合作学习的能力和技巧没有得到充分培养,无法灵活地组织学生的合作学习活动,也不能为学生的合作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只能简单地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学习。在组织形式上依葫芦画瓢,缺乏理论的指导和实践,体现出较大的随意性。其次,大多数学生存在自私、不愿与人分享成功的心理,在课堂上“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合作学习所必备的团队荣誉感,使“合作学习”成为无效教学。那么,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呢?
  1.有效的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应关注小组成员的进步与发展,且在合作前提下提倡适度的竞争来促进合作效率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主要通过这一形式促进小组合作成员的整体发展,他们不仅要获取知识,还要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发展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这样就要求教师要树立小组成员人人平等的意识,把每个学生都看作是具有无限发展潜力的生命体,并把合作学习中的决定权还给学生,树立其主人翁意识,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其次,要求教师要深刻理解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和实施策略,并依内化了的理念来组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要不失时机地向学生传授小组合作学习方面的知识,让他们明白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懂得合作,学会合作学习。同时,要强调小组合作成员间的适度的竞争。在合作学习中提倡竞争,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潜力,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内部形成一种比拼的氛围,实现小组合作学习水平的整体提高。
  2.有效的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应让教师成为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者、调控者、合作者,师生之间更多的应是平等的交流与互动。合作学习开始之前,教师要使学生明确合作学习的目的和任务,并对操作程序给予必要的说明。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不能袖手旁观,而要深入到小组中去,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学生讨论的焦点,他们认识的过程,以便恰当地进行调控和引导、点拨,且要善于捕捉学生的信息,随时掌握他们在活动中所取得的进展,面临的困难和出现的问题,要把学生在探究中产生的问题及时纳入教学内容之中。
  3.有效的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应该精选内容,保证时间,并且及时评价。教师要根据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选择有价值的内容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选择的内容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有些内容作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学生靠个体自主学习很难解决的。这样才能把学生的差异变成一种教学资源,学生才会积极参与合作学习,才会收到相互启发的功效。在合作探究中,给予多少合作时间,要根据问题的量、难度、深度等因素进行正确的估计,这是合作学习得以有效开展的前提。合作时要保证学生思考的时间,讨论交流的时间。时间过短,会打断学生的思路,学生觉得没了头绪,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时间过长学生会无所事事,纪律松散,也会影响合作效率。真正有效的合作探索,还要有正确及时的评价。这就要求教师组织学生针对他们的学习任务和合作方面的情况给予小组成员正确的、及时地评估,进一步完善合作的效果,促进他们真正的进步。评估形式是多样的,可以是一次发言、一次测验、一次实验等。对暂时落后的小组要给予精神鼓励,帮助他们分析如何改进合作中不成熟的方面,争取在下一次评估中获胜。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应该是合作学习的主体,但教师应以组织者、倡导者、合作者的角色出现,注重对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合作技能的指导,走出合作学习中“表面上热热闹闹,热闹背后更多的却是放任、随意、低效”的误区,真正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促进学生主动、健康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