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快乐口语
作者:姚红霞
(一)设置情境
快乐情境就是指教师在课堂上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能让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激起学生的兴奋欲望,从而呈现出积极向上的学习状态来。比如,在教《爱吃的水果》这一课时,笔者利用多媒体课件在屏幕上打出了苹果、梨子、橘子、香蕉等水果。当动态的水果相继从屏幕的四面八方飞到屏幕中间时,学生的脸上显出兴奋激动的神色。由此,快乐情境的设置使得学生的学习欲望被调动起来了。果然,在具体教学中,学生发言踊跃,思维积极。再比如,讲《欢乐的泼水节》时,笔者首先播放多媒体制作的课件:西双版纳的凤凰花开了,傣族人民的泼水节到了。这一天,傣族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个个都提着桶、拿着盆,互相追逐,虽然大家身上都湿透了,但是,人人脸上都笑开了花。这时,节奏明快的象脚鼓点在空中回响,穿着盛装的傣族儿女唱着欢乐的歌曲、跳着民族的舞蹈,大家尽情尽兴,好不欢畅。这种情境的设置让学生感觉非常开心。在这样的情境中开展口语交际,学生当然会很放松、很投入,口语教学的效果很理想。
(二)快乐交际
小学生口语交际重在参与。笔者在创设了欢乐的情境后,往往是立刻就开始口语交际,因为学生年龄小,趁热打铁效果会更理想。在讲《西湖》这篇课文时,笔者先带领学生扫清了字词障碍,朗读了课文,又用多媒体打出了西湖美景,然后开始了“自由问自由答”口语活动。先问学生:“你想去西湖吗?”当学生回答“想”的时候,又问:“为什么呢?“这时候就有了好多种答案,有人照书本回答:“杭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称;有人回答:“西湖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有人回答:“杭州南北西三面是层层叠叠、连绵起伏的山峦,还有平静的湖面”;也有学生用自己组织的语言回答。在一问一答之间,既熟悉了课文,又进行了口语训练。
《课程标准》强调口语交际重在实践,强调以贴近生活的话题或情境来展开口语交际活动,重视日常生活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传授口语交际知识。除了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快乐口语交际外,笔者还常常创设生活情境来进行口语训练。2007年中秋节第二天的口语交际课上,笔者首先在屏幕上打出了中秋节的字样和各式喜庆月饼图案,简单地告诉学生中秋节的来历。接着,提出问题:“你和你的家人昨天是怎样过中秋节的?”教室里一下变得热闹起来,同学们热情高涨,有的甚至还站了起来。虽然大家的发言还显稚嫩,但是,通过交际都非常愉快。
(三)永远鼓励
小学生的口语交际总会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和缺憾,这是很正常的现象。随着口语交际次数的增多,学生的胆量会越来越大,适应性也会越来越好。因此,教师需要的是耐心、是鼓励。只有永远鼓励,才能使学生的信心越来越足,才能使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在一次全校大扫除以后,笔者采取学生自我小结的方法进行劳动小结,让每个小组派一名学生发言。轮到有个李姓学生发言时,他站在讲台上半天不讲话,引起了很多同学的不满和议论。笔者先示意大家安静下来,说:“你们不要着急,这位同学肯定在想什么,可能他在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这次大扫除,可能他在想考虑怎么去表扬劳动积极的同学,可能他想批评某一个劳动不太好的学生,只是他暂时没有找到合适的词语,请大家稍等。”后来,这位学生终于讲话了,而且讲得不少,赢得了大家的喝彩。事后这个学生告诉笔者:“老师,当时我真的什么都没想出来,是你的话启发了我。”可见,鼓励是口语交际中不可或缺的方法。
特级教师于漪老师说过,“每个孩子都是一件艺术品”。在小学口语交际中,教师要在营造氛围过程中大力鼓励全体学生积极参与,让每个学生都有口语交际和口语训练的机会。鉴于小学生的生理发育和心理成熟都在成长过程中,开始不要要求太高,要低起点、低要求,制订一步计划,扎扎实实地训练,做到了,再向上提高一个层次。如此循序渐进,学生口语交际的训练定有明显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