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重组模拟情境 求解“围城”之困

作者:傅秋荣 俞国松




  新课程突出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强调以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带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本文想谈谈“围城式”困惑的问题,求解对策。
  
  (一)围城困惑探究,思索困惑之因
  
  如果把课堂教学中设置的一个个情境合作探究活动比作一座座“围城”,那么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达成“三维目标”,在引导学生进“城”开始合作探究之后,因受时空的制约,又急于出“城”中止合作探究活动。困惑来自于开展情境合作探究活动,不仅很费时间,还因时间不充分,导致合作探究达不到应有境界。假如不开展或只是开展蜻蜓点水式的情境探究,又不符合新课程理念。
  
  (二)重组模拟情境,寻求破解之术
  
  针对新课改围城困惑的诸多问题,我们备课组共同讨论、研究对策,其中对策之一是重组模拟情境,设置模拟角色,拓展探究时空,激励有效参与。
  本文以高一《经济生活》第三课第二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为例,谈一些具体策略。这一框的“三维目标”是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了解和掌握消费的基本知识,形成正确的消费心理,选择正确的消费行为,做一名理智的消费者。教材安排了六个合作探究活动,每一个探究活动都有生活性和典型性,都可合作探究,但个个进行有效探究是不太可能的,探究一、二个个案,又不能达到“三维目标”。因此,我们根据新课程理念和这一框的教学目标,以教材案例为母本,重新设计一个生活性的案例情境,既达到了“一案多用”的效果,又消除了时间瓶颈的制约。
  运用多媒体辅助手段,以动漫Flash的形式,吸引了学生的眼球,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兴趣。这个动漫Flash,模拟情境如下:
  [小王教师买套房遇阻]
  30岁的小王老师,准备结婚,因无房而发愁。他准备在我校旁边的B花苑买套房: 120 M2,车库23 M2,65万元。但是他的积蓄不多,只有10万元,母亲下岗,家庭积蓄6万元,你们说,小王老师该怎么办?
  他想到贷款,去银行咨询时,银行答复根据有关规定可以贷给他45万元。再向父母要5万元,其余向朋友借,这样他的房子就可以买了。
  可是这首先遭到了他父母的反对,他们说这将欠下一大笔的债,而且叫人不安心。现在可以在家里住,没有必要超前消费。
  比他大几岁的姐姐也说,贷款买房划不来,举债买房撑面子,活受罪!不如出去租房子,这样有多少钱花多少钱,租赁消费更理智。
  在环保局工作的表哥说,B花苑离公路近,有噪音,旁边有工厂, 有“三废”。如果买了,装修要大众化,要用环保材料。根据你的经济实力,不要出风头,不要炫耀,打肿脸充胖子,还是实惠一些,买个75 M2的二手房吧!
  指导学生预习课文,分析小王老师的父母、姐姐和表哥的说法是否科学合理?小王老师贷款买房的想法可不可行?在这件事情上,小王老师究竟该怎么办?请一部分同学帮小王老师去劝说他的各位亲戚,同意小王老师购房!同时,请另一部分同学帮其亲戚说服小王老师不要购房!
  
  (三)引导学生入角,参与有效探究
  
  这个情境设置既贴近学生生活,又符合学生的智能结构。学生看完动漫Flash,对这个模拟情境很感兴趣,也很乐意预习,回到家与家长讨论这个买房问题,为课堂合作探究进行了前期准备。上新课时,学生很快进入模拟角色,展开讨论。
  操作如下:根据讨论的任务、内容和模拟角色不同,把班级分成小王老师/父母、小王老师/姐姐、小王老师/表哥等三大类组,每组4人,“小王老师”替小王老师去办差,劝说本组的“父母”/“姐姐”/“表哥”同意买房,“父母”/“姐姐”/“表哥”说服“小王老师”不要买房。
  在这个探究活动中,学生讨论很投入,把基础知识和实践应用很好的结合起来。以下列举两个小组的活动情境:
  [“小王老师”与“父母”组的合作讨论]
  “小王老师”:“妈,我已31岁啦!你支持吧,不支持,我女朋友有意见呢,这也是我俩的正常要求呀!”
  “母亲”说:“钱是在我这儿!”“可你还是得问你老爸,他急着想当爷爷!”
  “父亲”说:“买房子作为一生较大消费,不是不支持你买,我也知道房价在涨,但不要跟风,这纯粹是一种从众心理,消费总要讲量入为出的道理,儿子,想想你的经济承受能力!”
  “小王老师”:“老爸,这不是从众消费,是不是从众,要看买什么商品吗?作点具体分析好不好!”
  再听“小王老师”和“表哥”组的发言:
  “小王老师”:“哥,你是赞成我买房子的,请你帮我做做爸爸的工作。已是21世纪了,贷款消费更有利于艰苦奋斗,我要还贷,更会勤俭!”
  “表哥”:“老弟,我说的是二手房,不是你说的房子,你的房子和我说的房子是两回事,不要断章取义,我还有一个‘5R’消费的建议,要健康生活。”
  “小王老师”:“对对,听‘表哥’的,你上次说,我记得,不要人无我有,不要出风头,要克服攀比心理消费;你劝我买二手房,符合实际,讲究实惠,提倡求实消费;我不打肿脸充胖子,不搞与众不同,标新立异,住二手房,不求异。”
  另一“表哥”:“如果你真的买了B花苑的套房,连进修读研究生的钱都难了!”
  在“小王老师”和“表哥”组中,虽然存在着预设和生成的矛盾,但基本上能运用课本知识参与活动,落实了“双基”。在活动中,学生相互争辩,劝说与反驳,用自己的话说出了攀比消费、求异消费要不得,是一种不理智的消费;要求实消费,理性消费,避免盲从;要自立自强,戒奢从俭。
  
  (四)模拟情境设置,注意几个关系
  
  1.处理好主体和主导的关系。
  在情境设置中,首先,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是学生意义知识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不能为了便于掌控讨论、探究的局面,而设置一些缺乏理性思考的情境去作秀。情境设置的指向应该准确无误,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达到“三维目标”。其次,要体现个体差异性。情境设置要符合MI理论。探究活动条理要清晰,难易有梯度,迷惑性恰当,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消除学生畏惧心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效参与。因此,在创新组合资源时,应注意案例材料和经典个案的科学性、生活性、启发性和综合性,最大限度地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充满探究、体验、感悟的过程。
  2.处理好情境和教学的关系。
   首先,课程内容多,资源丰富,术语多,教材每节课安排的探究活动多。探究活动有效开展起来,确实费时间,而课内时间又有限。因此,教师应理顺课程资源和教学质量的关系,科学合理地调配学生自主探究活动的时间,为学生的兴趣激发服务;充分利用资源主导学生有效探究的过程,为学生的能力提高服务。为此,教师不能简单僵化地使用课本现有资源,而忽视教学资源的校本性。其次,学生受不同的经历、环境和教育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形成的优势智能和弱势智能各有差异,因此,应从教材众多案例中,筛选出具有共性的材料,创新重组情境,把共性寓于个性教学之中,真正做到教学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