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作者:刘贞年 卢存霞




  大家知道,语文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为最终目的,写作是这四种能力的最高层次。但根据我的调查了解,大多数学生写作能力较差。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成为语文教学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一)重视写作教学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前提
  
  在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只注重基础知识教学,忽视写作教学,将作文课挪做他用。一个学期下来,学生不过做了可怜的几篇文章,而且教师很难做到篇篇精批细改。期中期末试卷里,作文分数值相当高,一般在40至50分之间,但是教师在试卷评析时经常对基础知识举一反三、重点讲解,而讲解作文时只短短几句话一带而过。显然,这种做法人为的使学生丧失了许多学习写作的机会,影响了学生对写作的足够重视。这样看来,写作教学首先取决于教师的态度,教师态度的转变与否,将直接决定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与否。
  
  (二)培养写作兴趣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关键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许多学生“谈文色变”,究其原因还是对写作缺乏兴趣。写作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不妨抛开课本上的命题,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为切入点,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训练学生观察生活,并对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进行分析和提炼,再将自身初步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融入其中,用写作的方式表达出来,使学生真正体验到写作的快乐。
  叶圣陶先生在《作文论》中指出:“语言的发生本是为着要在人群中表现自我。”小学生都具有很强的表现欲,他们渴望有出色的表现,渴望受到别人的赞扬和羡慕。教师要提供和创造与之相应的外部环境,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相应的表现机会。如利用学校的广播和板报选播、选登优秀作文;利用班级墙报张贴优秀作文,对不够成熟的作文,可摘录精彩片断,甚至是一些精妙的语句;举行班级“作文擂台赛”,将学生的习作结集成册,让他们过把“作家”的瘾。久而久之,学生写作不再是机械被动、应付了事,而是对生活中的某一现象有感而发,写作变成一件有趣的事。
  
  (三)阅读和观察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基础
  
  1.阅读和写作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阅读是获取知识和写作技巧的主要方式,广泛的阅读才能打好坚实的写作基础。教师指导阅读要做到课内课外相结合。讲授课内名篇精段时,引导学生分析揣摩其特色,领会文章的精妙之处,逐渐做到学以致用。另外,利用作文课、自习等时间把课外书中优美动人的故事讲给学生听。学生被书中情节所吸引,自然会主动向教师借这些书。教师可以视学生情况有计划地向其推荐几部中外名著。几个学期下来,学生的阅读兴趣已经形成,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文学知识,为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生活中有取之不尽的写作源泉。学生觉得作文无话可说,主要是缺乏丰富的生活和对生活缺少观察。学生写不出文章来,自然就没有了写作的兴趣。教师应从内容入手,着力培养学生自觉、主动地观察分析周围事物的习惯,不断积累生活经验,让学生更多地接受外界的情感刺激,促使其内部情感的发展,丰富情感体验。
  (1)写观察日记。带领学生经常有计划地去留心周围的人和事,把所见所闻所感写下来。观察日记形式不拘,可长可短,关键在于写出真情实感来。每周布置学生完成一篇,教师对其进行认真批阅。发现学生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日记时,应及时进行表扬、鼓励,并收入班级的作文集中。当该生的作文在课内进行交流时,其余学生也会受感染,渐渐学会主动地自觉地观察周围的人和事。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组织学生开展丰富的班级活动,让学生的校园生活更多姿多彩。只有这样,学生内心的情感才会不断发展丰富。如组织学生搞雏鹰假日小队活动,深入街道、敬老院献爱心,走进大自然,了解大自然;组织学生开展、参加各种文体活动;给学生参加社会交际活动的机会……将这些活动和体会及时写下来,无疑会解决学生没有内容可写的问题。
  (3)常做有心人。教师一旦发现儿童在生活中受到什么强烈刺激而产生急切的表达欲望时,就要及时指导学生即兴写作,不能坐失良机。
  
  (四)创新思维是提高写作能力的杠杆
  
  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从命题到文体有诸多条框框束缚,加之教师的程序化引导,严重挫伤了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使学生的文章千篇一律、老气横秋,毫无一点生气,更无创新可言。因此,教师应创设宽松的写作氛围,充分尊重他们的情感,允许学生立意自由、文体自由,无论是记叙还是说明,寓言还是童话皆可有感而发。现在的话题作文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个性的舞台。教师在评析这类作文时,应注重创新思维的培养,鼓励学生创新,一旦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可以使其产生新的写作欲望,那么颇具创意的佳作就会层出不穷。
  总之,学生的潜力大,可塑性强,接受能力也好。只要教师思想重视,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善于指导阅读和观察,注意培养创新意识,就一定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