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农村中学开展教研教改活动的理性思考

作者:王多利




  [摘 要]我国农村中学开展教研教改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涉及观念、条件、机制、教师等各方面。如何使农村中学教研教改活动落到实处,关系到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的大计。因此,需要更新教师教研教改观念,立足岗位苦练内功,构建校本教研新建制,充分发挥骨干分子的带头作用。
  [关键词]农村中学 教研教改 理性思考
  
  (一)农村中学教研教改活动的现状
  
  1.观念滞后,举步不前。由于农村中学地处山区,大多信息闭塞,教师接受新生事物一般缓慢,造成了广大教师教研意识淡漠。很多教师从教几十年,几乎不订教学杂志,不读书、不看报,忽视理论学习,而造成自己教学观念、教研意识滞后。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评价制度的制约,广大教师只围绕着中考、高考“指挥棒”转。在教师的身上表现为受“应试教育”的思想束缚,过分强调知识目标的达成,忽视了情感、意志等个性品格的塑造。一些教师对新的教育理念不愿主动地去学习、去实践,长期以来已习惯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把学生看作知识的接受者,教学中走传统教育的老路子,影响新课改的实施。
  长期以来我国课程开发的主体是课程专家和主管部门,教师只是课程的解释者和实施者。新课改中的“三级课程管理”模式赋予了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管理的权力,在学校层面上,教师还应成为课程开发的主体。对观念落后、思想守旧的部分农村教师来说,要从被动的课程解释者转变为主动的课程开发者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因此,多数农村教师有畏难情绪,缺乏实施新课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学校以教学成绩作为唯一标准来衡量教师的工作业绩,评价手段单一。部分学校对开展教研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及复杂性认识不足。人性化、科学化的教研管理激励机制尚未建立,教师的教研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尊重。在教研工作制度上,缺少建章立制、规范管理,使不少教师把讲课、听课、评课当作负担,把写教研论文视为可有可无,认为是“副业”。一些开展了此项工作的学校,也由于校长忙于其他事务,任其自流,使一些专题研究有始无终,半途而废。
  2.条件落后,资源匮乏。农村中学教师外出学习机会少。这一方面除了受经济、交通的的影响外,另一方面是学校给教师提供的学习机会少,凡外出观摩、学习、交流往往名额有限,绝大多数教师失去了外出“洗脑”的机会,只靠着常年的“苦修行”磨练内功。所以许多农村教师教学年限越长,教学就显得越呆板、陈旧、老套、定势,离教学创新的要求越来越远,校本教研在只有“基本功”的教师群体中难有实质性的内容开展。另外,学校本身的管理体制、教师个人对教学的追求因素等都对校本教研的积极开展产生很大的影响。师资力量薄弱、学生基础薄弱。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是许多农村中学教师开展教学教研工作的全部武器。教研经费短缺,教师们“充电”机会少,许多教师把外出学习当成是一种奢望。
  3.机制不全,责任失位。学校教研组建设显得十分薄弱。长期以来过分强化了年级组建设,弱化了教研组建设。通过对农村学校的调查表明,目前有的学校教研机构不健全,有的研究的条件不具备,有的甚至连起码的场地和电脑都没有。普通基层学校缺乏整体的、系统的理论指导,造成各自为战的局面,无法跳出“框框”开展教研工作。教师缺少研究意识,校本教研成为不在状态下的研究。一些校长认为只要学校教学质量能上去,教学研究不搞也可以,加之应付的事情很多,无法集中主要时间和精力来考虑学校教研工作。
  4.环境缺失,无“领头羊”。近几年,各地都在大力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教师聘任制,骨干教师的流失,使农村学校缺少了教学研究活动的“领头羊”。所以,不要说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活动,就是要保证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也出现了危机。一些学校虽然开展了教学研究,但缺乏总体上的规划和组织领导,带有不同程度的盲目性,各学校教研工作处于各自为战状态,缺乏横向的、有机的联系,这种形式只能是就事论事,对从根本上调整与整个社会经济建设和发展不相适应的教育体制、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不能起到积极的作用等。
  
  (二)农村中学教研教改活动的思考和对策
  
  1.更新教育观念,开展校本教研。新理念是一种新思想,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思想转变了、更新了,教学上才会自然渗透新理念。农村中学教师长期扎根山区,对“以人为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不仅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等新理念认识模糊,要组织教师集体多次“洗脑”,反复学习现代教育理论,通过演讲、示范、笔试、口答、竞赛抢答等多种形式使新理念逐渐渗入到每一位教师的脑海里;通过课件演示、课堂观摩与评价、课后交流、书写小论文等形式使每一位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自觉树立新理念,运用新理念。经常反思是转变教学观念,更是教师教育科研的基本功之一。一是指向提高教学活动质量的操作经验型反思,即所谓的课堂教学“得失谈”,对某些教学行为的肯定、否定、修正,关注点是教学行为本身,是实践性的反思;二是指向提高对教学活动及其质量的认识水平的理论升华型反思。在操作经验型反思中,对教学行为及其结果存在的多因素、不可检验性难以解决,只能模糊地认识,靠经验来把握和处理问题;在理论升华型反思中,因为考虑了特定教学行为及其结果的制约因素所以能够比较清楚地把握确定性、可检验性和可重复性的教学因素。
  2.引导教师练功,筹集教研基金。只有从教学入手,着眼于教学质量的提高,转变教学观念,改革课堂教学,革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才能把教学、教研和教改有机地紧密地结合起来,这样就使得教师们立足于教学实践、着眼于教学质量来开展教育科研,在科研层面上思考和操作教学行为,使教学有了新的起点,教研有了扎实的根基,教改更有了明确的方向,三者相结合,为教师的发展提供了广阔而坚实的领域。教学方式的转变,实质上就是教师实现教学、教研、教改三者有机结合的更高层次、更宽视界、更新视角的教学策略。只有这样,科研兴教的发展战略才能落实到每个教师的教学行为中来,才能落实到课堂教学行为中来,才能体现为教育质量中科研含量的不断增加,才能迈出一条高质量高效率的农村中学教研教改的新路子。农村中学的教师教学研究的主动性大都不强,新的教研方式必须具备“催逼”功能,能让教师在教研中有所收益。如果离开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任何教研方式充其量只能算是一种教研游戏!
  3.健全教研机制,明确各自责任。教育主管部门要努力营造氛围,城区的优质教育资源务必要向农村学校倾斜,实行城区骨干教师向农村学校“走校任教”制度,教研部门做“红娘”,建立教研联合体。虽然农村中学整体的教研力量是“势单力薄”的,但是我们也不难发现就某一所学校来说,个别学科当中也有一些“显山露水”的教师,如何将这些教师组织起来,开展上示范课、下基层学校服务等多项活动,帮助农村学校组建教研联合体,根据各学校师资强弱以及各学科组教师的不同特长,教研部门可以发挥网站“得天独厚”的作用,将本地区的各种优质教育资源整合以后上传到网上,让本地区的教师们共享、共用,使各所学校结成更为紧密的教研联合体,充分发挥网络在提升农村学校教师素质的作用。
  学校内部要加强农村学校校本教研的制度建设,培优扶贫提升校本教研新内涵,把教师个人自主读书学习、撰写学习笔记、反思日记、教育教学案例、自觉参与教研组活动、积极承担教育教学研究活动等纳入教师的工作实绩考核。
  4.选好教研组长,培养教研骨干。充分发挥学校教研机构的作用,选好各学科的教研组组长,培养教研活动骨干,开展各学科的正常性的教研活动。教师个人、教师集体、专业研究人员是校本教研的三个核心要素。农村中学教师个人力争“一课一个教学后记,一周一个教学问题,一月一个典型案例,一期一篇心得体会”,校本教研组各成员的任务是“骨干教师上好示范课,青年教师上好公开课,新教师上好试教研讨课”。教师集体的互助合作才是校本教研的标志和灵魂,惟有教师集体参与的研究,才能形成一种研究的氛围,才能使信息在流动中被激活而实现增值,才能真正提升学校的教育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健.新课程背景下校本教研员制度设计[J].教学与管理,2006,(2).
  [2]陈郁章.浅谈如何提升教育科研境界[J].教学与管理,2006,(4).
  [3]李志宏.校长与校本课程开发[J].中小学管理,2003,(5):32-35.
  [4]曹连文.校长校本课程开发权利缺失的影响因素及建议[J].中国教育学刊,20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