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化学新课程教学中的反思和建议

作者:陈锦来




  初中化学新课程改革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同时在课堂教学中也产生了新的困难和问题,特别是条件较落后的农村初中更是困难不少。下面就将在化学新课程教学中遇到的几个问题进行总结和反思,并提出几点建议。
  
  (一)遇到的问题
  
  1.教材偏向于采用主题式编排方式,有利于突出化学与生活、社会和技术的密切联系,但也导致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受到一定的影响,给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
  2.新课程提倡探究式教学,作为化学学科的主要探究手段是实验,但大部分学校的实验条件远远不能满足课程实施的需要。
  3.新课程实施后,学生的实验能力(包括设计、观察和分析能力)明显加强,但对学科基础知识的掌握却明显减弱,学生成绩分化严重。
  4.尽管普遍认同了新课程的理念,但却欠缺实施时所需要的教学技能。
  
  (二)几点建议
  
  1.认真梳理知识体系,合理重组教材内容。由于教材强调“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知识的呈现方式、呈现顺序发生了变化,更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学科知识的系统性、严密性就受到一定的影响,给学生的学习造成了一定的困难。这就要求教师要整体把握知识的逻辑发展顺序,合理地重组教材内容,将学科体系与“联系生产、生活”有机组合,使之更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例如,学生对于二氧化碳的水溶性有两个互相矛盾的认识,一方面在教材上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中通过排水集气法收集呼出的气体,证明其中含有二氧化碳,说明二氧化碳难溶于水,可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另一方面在“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中又认为二氧化碳能够与水反应,不能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应该用向上排空气集气法收集。而且“二氧化碳的密度”、“二氧化碳能够与水反应”等知识是在此后才学习的,不能作为“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中学生的知识基础。正是这一系列矛盾交织在一起,导致学生非常困惑,探究无法进行。在教学中可以调整各知识点的教学顺序,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放在“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之前学习,然后在处理“二氧化碳的收集方法”这一知识点时不要太绝对,告诉学生应该根据收集气体的目的选择合适的收集的方法,如果是为了获得较纯净的气体时,就用排水集气法,这样可防止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空气;如果可不考虑空气的影响,就用排空气集气法,因为这样更节约药品,更多的情况下是两种方法都可用。
  2.补充物质分类和命名的教学。《课标》中对物质的分类和命名不作要求,教材也只是作为拓展性课题在第七章学习结束后对酸、碱、盐、氧化物进行分类,还是没有介绍物质的命名。这种编排方式产生了一系列的不利影响:
  首先学生的物质分类方面的知识结构存在明显的断层。高中化学又要求学习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的运用,这中间缺少从化学学科角度对自然界的物质进行分类的知识。
  其次酸、碱、盐知识难以系统化。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历来是初中化学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其原因就在于反应多,要求记忆的东西多。只讲单个物质的性质而不讲类别导致学生头脑里的知识零散,不成体系,学生只能死记硬背,不能形成学科思维方式,不利于学会学习。
  综合上述分析,建议在课程实施中加强物质分类和命名的教学,具体操作可在第六章的新课结束后利用单元复习时间,将第七章的“拓展性课题”提前进行,对学过的物质进行分类和命名,指导学生学会归纳、整理的学习方法。
  3.在进行科学探究活动时,一定要正确处理探究与双基的关系,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明确探究目的,选择核心内容进行探究。科学学习强调亲身体验、在做中学,但由于时间和学生知识基础的限制,不可能把课本上所涉及的所有知识的产生过程都模拟科学史重复一遍。教师在选择探究主题和方式时目的要明确,选择那些最有探究价值而且学生在现有的知识基础上能够探究的内容进行探究,这些内容应该是本学段学科的主干知识。同时应该让学生在明确了探究的目的之后再实施科学探究,没有目的的探究是盲目和无效的。
  (2)探究的过程中要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为了解决探究过程中基础知识的落实问题,教师在教学设计时既要考虑学生的探究活动,同时更要重视知识的落实,将探究活动与落实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如实验方案的设计中要求清晰准确的描述实验步骤、实验后的交流中要求规范的口头表达等。还有一些知识是必须要求学生动笔书写的,如化学式、方程式的书写等,这时教师就必须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解决,不能寄希望于学生课后去落实。
  (3)探究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学中首先注意探究问题的设计要有梯度,让更多的学生能够真正参与探究。其次,留给学生探究思考的时间要充分,交流展示的范围要广。探究时间的确定要以大多数学生完成探究任务为原则,这样才能有内容交流。交流时教师要根据自己的观察让不同观点的学生发表意见,形成讨论的氛围,在讨论和辨析中得出结论。结论可以不唯一,但必须要有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