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农村学校体育课改的忧思
作者:郭颜苹
(一)农村中学体育新课标实践困难重重
1.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倡导与超大班级授课、学习整体水平偏低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新课标确定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学习方式的变革推动的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新课标的内容和教材的选编上,更加注重教师和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这也标志着教学方式变革的全面展开。但是这种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于农村学校或县级中学的一个普通教学班(学生少则五六十人,多则七八十人,甚至一百二三十人),显得那么无能为力。如果强行实施小组讨论或自主学习的方式,势必造成部分学生的思维旷课。这次课程改革的核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很多农村中学成了一句空话。
2.21世纪体育课程对教师素质的高要求与农村中学体育师资力量薄弱之间的矛盾。新课标对于学生提出的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层次的要求,作为教师总应该首先达到。可是现实是:农村中学的体育师资严重薄弱,一是学历的达标问题,二是在职的继续教育问题,三是数量的达标问题,四是自己本身的懈怠造成相关素质的退化问题。课堂教学中的规范性、知识性、常识性错误屡见不鲜;教师允许学生自由发问,却常常被一些简单的问题问得哑口无言;有的人把新课标的开放性、选择性,错误地理解为放羊课……
3.要求增加学生练习频度的要求与农村中学课时不正常,场地器材陈旧奇缺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新课标一再强调“体育课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所以在体育教学中应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多练习器材,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自身习惯和技能的感受力。在一些发达城市,这个要求是很容易做到的,但是在农村中学,这一切就好像是“天方夜谭”了,大多数学校场地、器材难以规范,应试教育的压力使得体育课时被挤或被占。大多数学生因睡眠不足显露出“菜黄色”的脸色,上体育课还把书带在身上,有的中学生连前后滚翻还不会……这才是当前应该正视的农村“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础和现状。我们应该反思:如果新课改不能从实质上关注这样一群最需要健康教育阳光照耀的庞大的农村学生群体,改革能够算是成功吗?其意义又有多大?
(二)新课标实施中体育教师困惑颇多
新课标从实验四年到如今的正式颁布实施,教师的疑虑和困惑也越来越多,“体育课到底该怎么教?”成为现在一线体育教师普遍关心的问题。这是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本质的终极追问,种种困惑导致现在的中学体育教学呈现两种令人担忧的状况:
1.盲目求新,抛弃学校体育教学的优良传统。可以说,新课标中的一些关键词,如“体育素养”“情感态度价值观”“自主合作”“探究讨论”“延伸拓展”等成了部分一线教师的口头禅。在实践中或者是在交流听课中,虽然体育课的教法、学法与以前比有所改观,但是仍有相当部分教师为了创新而创新,抛弃了体育教学的一些优良传统。体育上信马由缰,一些教师自己教学目标不明确,基础性的学习任务完不成,反而过度地去“延伸拓展”教材之外的内容。课堂上,学生的分组练习、自由讨论有过分之势,好像不这样就有违新课标了,尤其是对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的学习、基本技术的点拨遮遮掩掩,对基本技能的体味浮光掠影,致使学生课堂收获减少,“基础”的东西被削弱,相关指标水平下滑,更不要说“习惯的养成”和“精神的培养”了。
2.穿新鞋走老路,固守陈旧的体育教学模式不放。在农村教学实践中,在相当一批体育教师的课堂上,完全看不到课程改革的踪影,他们执着地延续着几十年不变的讲授方法,以不变应万变地消耗着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学习热情。一节排球垫球课,教师非要花大量的时间去讲解示范技术要点,生怕不能穷尽;短跑课也同样,起跑姿势、加速跑、途中跑……讲到最后,学生练习的时间和兴趣已经少得可怜,这样的课仍旧是现阶段农村中学的常态课。更有意思的是,有些教师在上公开课或各类评优课时,往往呈现的是一种状态,而当关上门回到自己的课堂时,却又是这种常态的忠实的奉行者。
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的无奈可以理解,观念的转变需要过程,可是课却是天天要上。况且,体育新课程的培训虽然搞得轰轰烈烈,却常常流于形式。理论层面上的东西多,操作实践层面的内容少,教师经过几天的观念轰炸,装着满耳的课程标准的关键词,却心难领、神未会,回到课堂上难免困惑颇多,可见新课程的教师培训工作的确是一个长期系统工程。这次新课程改革带来的冲击是有目共睹的,这需要勇气,更需要时间。在这个庞大的系统工作中,教材的改革是耗时较短、变化显见的一部分工作,而体育课程观念的转变、师资力量的提高、农村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等方面的工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体育课程的改革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