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让学生在“错误”中成长
作者:麻承化
(五)反思错误,深化学生的思维能力
美国教育家杜威指出:“真正思考的人从自己的错误中吸取的知识比从自己成就中吸取的知识更多,错误与探索相联姻、相交合,才能孕育出真理。”在教学中,教师可列举错例,及时地放大错例,或设计相应的选择、判断题,让学生在正确与错误的探索中“知其错,而且知其所以错”。只有对错例进行理性反思、辨别异同、探寻“病根”,才能对症下药,杜绝旧病复发。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明确错误产生的原因,知道改正错误的方法,也可以帮助学生从错误的反思中提高自己对错误的判断能力,从纠错中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学生一旦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就能促进认知结构的组合,推动思维层次的不断深入,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这里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对待错误教师应留给学生充分“讲理”的机会,顺应学生的思维,挖掘错误背后的创新因素,细心呵护学生创新的萌芽,适时、适度地给予点拨和鼓励,使其茁壮成长,为课堂教学增添生命的活力。因此教师不要急于指出学生的错误、揭晓正确答案,而是充当“旁观者”的角色,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讨论,进而引发探究,直到越来越多的学生从错误的行列里“叛变”,加入到正确的一方。其实,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不断探究的过程,通过学生自主地反思错误,让学生的心理泛起了涟漪,而这正好是学生改正和主动探究的重要动力。
常言道:“吃一堑,长一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错误是宝贵的教学资源。数学课堂正因为有了一些精彩的错误,才显出正确是多么地难能可贵;也正是因为有了一些美丽的错误,才显出课堂是那么的真实而迷人!教师在与学生共同遨游数学海洋时,要善待学生的错误,引导学生大胆地尝试和积极地体验,自己找到出错的原因,进而诱发奇思妙想,挖掘出创新的种子,促进学生自主成长。这既适应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需要,又符合新课程注重过程教学的理念,同时也是教师教学艺术的体现。
参考文献:
[1]刘兼,孙晓天.数学新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辛继湘.新课程与教学价值观的重建[J].课程·教材·教法,2003,(4).
[3]梁镜清.小学数学教育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4]布鲁纳.教育过程[M].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2.
[5]斯苗儿.小学数学典型课例评价[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