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寓情感于语文教学

作者:李 霞




  [摘 要]教学过程是以人的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相统一的过程,而语文教学活动同其他学科的教学活动相比,更是一种情感活动,是一种特殊的情感体验。因此语文老师应处理好认知与情感的关系,通过各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情感 教学方法 学习积极性 学习效率
  
  教学过程是以人的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相统一的过程。有认知因素的参与,学习任务才能完成,但教学活动不单是认知活动,也是情感活动。我们应处理好认知与情感的关系,把认知与情感和谐统一起来,使情感发挥它的作用,提高认知的积极性,促使认知的优化和深化,有利于认知内化,增进认知的传递。
  新课程强调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动机,更是指内心体验和心灵世界的丰富。情感还是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程教学的手段和方法。因此,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意识的渗透,使之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成为课程教学内容的血肉和灵魂。
  心理学家赞可夫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情感是沟通教与学的纽带,教师如能很好地挖掘教学内容,在教育过程中实施情感诱导,并在教学表达形式上触及学生的情绪和精神领域,使学生产生兴趣,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地观察思考,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探求知识、不断进取的带有浓厚色彩的意向活动。反之,如果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就不能提高教学效率。
  
  (一)培养师生情感,优化课堂教学
  
  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学生对教师的情感认同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效。如果学生对教师产生了畏惧的心理,甚至从内心排斥、不信任、不接受他,那么学生在课堂上往往提不起兴致,激发不出热情,更谈不上语言学习中的合作与交流,老师最终也会很失望,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因此,教师应做到:
  1.更新教育观念,转变角色,树立新型的教师观。教师要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一呼百应的知识权威形象,要走下讲台与学生平等的交流,要充当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和监督者,成为一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考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
  2.善于调整自身的情绪。要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保持最佳心理状态,教师就要先有良好的心境,用饱满的教学热情去感染学生。即使心中有烦恼和不快,只要一进课堂,就要千方百计排除杂念,集中精力,调节情绪,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中。
  3.身教胜于言教,要作好带头作用。“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教师应努力使自已成为学生中的一员。学生都有渴求进步及自我完善的内在要求,因此,教师尤其要注意自身的榜样作用。教师的行动是无声的命令,教师身体力行,学生也会把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
  4.真正关心学生。对于学生的关心,不能仅停留在学习层面上,只对他们的分数感兴趣,还应在生活、思想、情感上关心他们,在他们有需要的时候帮助他们,在他们情绪低落时安慰他们,在他们取得进步时祝贺他们,把学生的快乐当作自己的快乐,把我们的快乐建立在为学生寻找快乐的基础上。这样,学生才会真心诚意地靠近你,喜欢你,接纳你。
  
  (二)教学过程激发热情,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双边活动。情感教学要求教师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活跃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上,努力消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生理疲劳和心理紧张,让学生在轻松、自然、活跃、和谐的课堂气氛中学习。其基本方法有:
  1.设计精彩的教学导入环节。动听、精彩的导入像一块“磁铁”一下子就能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情感,打动学生心灵。比如在上《斑羚飞渡》时,可以韩红的《天亮了》为背景音乐,朗诵此歌的背景故事,从人类的真挚感情引出动物界更震撼人心的这个故事——斑羚飞渡。课堂效果比预计的更好,学生们包括在场的听课老师都沉浸在营造的氛围之中,所有人的情绪都被调动起来,短短的三分钟为这堂课开了一个好头,为其增色不少。
  2.创设情景激发思维。情景是指教师为激发学生思维而创设的特定情景。教师创设生动的问题情景,可以引起学生的新鲜感、亲切感,使学生形成兴奋的心理态势。在学生思维反应积极、心理兴奋的状态下,教师引导他们层层深入,认真思考,从而完成教学任务。《观潮》一课描写了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而学生基本上没有亲眼目睹过这种罕见的壮观景象。在学习“潮来之时”一段,先让学生观看录象,再闭上眼睛,听潮水奔腾、冲击的录音,想像潮来时的气势,然后让学生默读课文中的描写,最后说出自己的体会。让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沉醉,使他们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临其境。
  3.设计新颖有趣的活动。教师要根据不同目标、不同内容和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活动。如实验法、讨论法、辩论法、演讲法、竞赛法等等,不断变换教学方法,使学生不乏味,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在应用文、诗歌欣赏、基础知识检测等教学内容上,在课前充分准备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以竞赛、抢答、表演、朗诵等等方式来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学生在愉快中既掌握了知识,还锻炼了各方面的能力。
  (三)开展情感评价,提高学习积极性
  教学评价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因素。《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开展情感态度评价是解决情感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
  1.激励学生的自信心。信心是人的心灵内部迸发出来的一种力量,它能驱动人奔向光明的前途,激励人去唤醒沉睡的潜能,并能发挥无穷的才干和活力。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教师要及时予以肯定、表扬。譬如,在学生参与和完成课堂活动时,使用“你真棒!”“你做得很好!”等激励性语言。在学生出现错误时,不要马上否定,而应说:“你可以再考虑一下吗?也许有更好的想法”,或说“有谁可以帮助他呢?”这样做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培养了学生的互助精神,更重要的是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此外,可让一些程度较好的同学领读或当“小老师”,让他们有自豪感,同时又能带动全班同学的积极性,做到“以点带面”,增强学习效果。
  2.设立等级评价制度,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是语文学习成功的关键,语文教学应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每周利用周末统计学生课堂表现、完成作业得优的次数、作文得优的次数、小组合作交流问题的次数、获得教师奖励的次数、获得家长表扬的次数等,根据次数来制定评价方式。
  3.分层次评价。著名教育家加涅说:“学生的个体差异就象指纹一样各不相同。”我们面对的是来自不同家庭背景和文化背景的学生,他们的起点不同, 有的学生语言能力强,有的绘画好,有的动手能力强。面对水平不同的学生,教师应提出不同的要求,并给予不同的评价。
  总之,教师要尽可能在具体内容的学习过程中进情感态度的渗透,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还应正视学生表现出来的情感。对积极的情感,要保护、引导;对消极的情感,要进行调节、转移、沟通和转化。爱因斯坦说:“智力上的成绩,依赖于情感的伟大,这一点常超出人们的认识。”因此,教师应该尊重、爱护每一个学生,让他们在健康情感的驱动下,都能在语文学习中获得乐趣。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 2001.
  [2]国家课程标准专辑—语文课程标准[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4]刘电芝.学习策略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