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阅读教学中应重视读书笔记的使用

作者:范俊敏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重视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考、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是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体现,然而现在的教育往往忽视这一方面,只重视用写作来考察学生的成绩。殊不知,虽然写作是体现一个学生综合素质的手段,但阅读却是写作的基础。阅读与写作是学生增长见识、立足社会的两个重要方面,两者不可偏废。将阅读进一步延伸至写作,不仅可以更好地促进深化阅读,更能通过学生与文本间的对话性、感悟性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怎样才能加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呢?通过写读书笔记是一有效的方式。从古至今,绝大部分作家不是靠极强的记忆搜集素材的,而是靠勤奋的笔尖去积累材料的。
  
  (一)常见的读书笔记形式
  
  读书笔记是指人们在阅读书籍或文章时,遇到值得记录的东西和自己的心得、体会,随时随地把它写下来的一种文体。古人有条著名的读书治学经验,叫做读书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这“手到”就是读书笔记。读完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应根据不同情况,写好读书笔记。常用的形式有:
  1.提纲式。以记住书的主要内容为目的。通过编写内容提纲,明确主要和次要的内容。
  2.摘录式。主要是为了积累词汇、句子。可以摘录优美的词语,精彩的句子、段落,供日后熟读、背诵和运用。
  3.仿写式。为了能做到学以致用,可模仿所摘录的精彩句子、段落进行仿写,达到学会运用。
  4.评论式。主要是对读本中的人物、事件加以评论,以肯定其思想艺术价值如何,可分为书名、主要内容、评论意见。
  5.心得式。为了记下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记下读了什么书,书中哪些内容自己对教育最深,联系实际写出自己的感受,即随感。
  6.存疑式。主要是记录读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边读边记,以后再分别进行询问请教,达到弄懂的目的。
  7. 简缩式。为了记住故事梗概、读了一篇较长文章后,可抓住主要内容,把它缩写成短文。
  然而,学生积累的笔记又怎么使用呢?是生搬硬套,还是“临时抱佛脚”。答案是都不对的。那又怎么转化为自己切实可用的材料呢?
  
  (二)读书笔记转化途径
  
  1.朗读与欣赏。
  如果说写文章是一种创造,朗读则是一种再创造,是对作品的再创造,它把书面语言转化为了有声语言。朗读用形象化的口语表达了文章的思想感情。既能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所以学生在记完读书笔记后,可与同学交流,也可在集体场合演讲,进行朗读。这样一来,学生既展示了自己的风采,也向大家宣传了美的所在。而且,学生在准备的时候,必定要多次审视自己的笔记,这样学生对笔记的感悟必定深刻,记忆随之也加深了,在以后写作文时也一定会驾轻就熟地使用。朗读也是一种感化、熏陶,读好一篇文章会如饮甘露,浑身清爽,给人以无穷的力量,特别是听的同学,会从朗读中得到宝贵的教益,对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坚定生活信念、振奋进取精神都会产生巨大作用。
  2.阅读与评价。
  读后感是学生读了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学生在写完读书笔记后,可以随之就写读后感。读书时学生会从书中领悟到一定道理或精湛的思想,有时还会受书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思考与联想。这样写下来,学生对阅读的内容就不会立刻忘记,或记忆不深,而是会有更深的印象,以后写作时就会立刻想到这些读后感。并且,学生在写读后感时其实也是对所读的作品进行了深刻的评价。
  3.思考与写作。
  仿写是提高写作的捷径之一,是再创造的基础。钱钟书先生曾说“善用不亚于独创”,很多优秀的作家都是在模仿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的。“别裁伪体亲风雅,转异多师为吾师”(杜甫语),这也许是他们的成功经验吧。学生在写完读书笔记后,可思考自己是否有与之相类似的情况,如果有,可仿照写一则自己的小短文,使读书笔记立刻转化为自己的文章。这样持之以恒,学生也会养成自己的写作习惯的。
  4.互动与解析。
  学生学习的过程很重要的一方面是互动,学生会在互动中找到乐趣,养成互相借鉴与学习的习惯。所以写完读书笔记后,可以几个学生互相交流、互相评析。大家在交流时,既可以听到好的美文,也可找到自己的不足,在以后的阅读中必定寻求更好的文章来阅读。这样阅读的层次会越来越高的,阅读的效果也会越来越好,而学生的解析能力在交流中逐步加强,这也是对现在考试当中学生很头疼的阅读理解试题进行了变相训练。
  5.搜集与整理。
  学生在写作时往往感觉脑子如干涸的井一样什么想不起来。所以,学生写完读书笔记后,要在固定的时间,把前一阶段的笔记进行整理,把同题材、同内容的笔记放在一起,这样日积月累,就会变成一座知识的宝库,在需要时,可以源源不断地进行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