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建构高中英语测试讲评课模式初探

作者:周海燕




   [摘 要]本文结合教育心理学的有关理论,遵循新课程理念,对高中英语测试讲评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原则、教学程序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实现测试讲评课课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关键词]教学模式 测试讲评课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教学模式“使教师摆脱只凭经验和感觉,在实践中从头摸索进行教学的状况”,为教师“搭起了一座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对教学模式的学习、运用、组合和建构有助于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教师应以教学实践为基础,以教学理论为指导,结合学科特点,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学习自我建构学科教学模式和课型教学模式。这既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的客观需要,也是教师提高自身专业水平的主观需要。
  
  (一)测试讲评课的理论依据
  
  1.韦纳的动机和情绪的归因理论。归因就是人们对他人或对自己的某种行为或倾向的原因进行分析、解释的过程。归因理论即心理学家根据各种研究所提供的有关归因问题的不同概念与观点。美国心理学家韦纳(Bernard Weiner)是当代最著名的归因理论家,他以成败行为的认知成分为中心开展研究,并根据其归因研究成果建立起理论范式。其核心内容包括:
  (1)归因的内容与结构:韦纳认为,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是人们(尤其是学生)在解释成功和失败时知觉到的四种主要原因,每一种原因又可从控制点、稳定性和可控性三个维度进行分析。在控制点维度上,能力﹑努力属于内控,任务难度与运气则属于外控。在稳定性维度上,能力与工作难度两项是不随情景改变的,是比较稳定的,其他两项则均为不稳定者。在控制性维度上,只有努力一项是可以凭个人意愿控制的,其他各项均非个人所能为。
  
  表一:成败四因素的三维度分析
  (说明:本表参考了《教育心理学新编》第417面表11-2“三维度与六因素的结合”)
  (2)归因的前提条件:因果推断活动是复杂的,它受行为发生的过去和现在的多种因素的影响。个体在成就活动中过去的成功或失败的历史经验,直接影响到其归因的选择。社会标准和他人行为表现的记录也为个体提供有关能力的信息参照,他人在某项工作上的成败比率易成为一个判断工作的难易的社会标准。花在工作上的时间等也影响到归因的结果。此外,个体本身的某些特质,诸如个体的因果图示、个性倾向以及成就需求等均影响归因。
  (3)归因的后果:归因引起期望的改变和情感反应,而这种期望的改变和情感反应对后继行为有一种促动作用。具体地来说,稳定型纬度的归因影响到期望改变,控制部位的归因影响情感。
  
  表二:成就动机的归因模式图
  2.信息加工学习理论。“信息加工学习理论主要是将个体在学习时从接受刺激到表现反应的内在心理活动视作信息处理的历程。”西蒙(H. Simon)、安德森(J. R. Anderson)和加涅 (E. D. Gagne) 等人是信息加工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信息加工学习理论的核心主张:
  (1)学习的实质、要素和条件:学习的实质是对信息进行心智加工。人类的学习活动由四个要素构成:学习者、刺激情境、记忆内容、动作。学习活动受内部的和外部的两大类条件制约,内部条件是指以前习得的知识技能、动机和学习能力等;外部条件是指输入刺激的结构和形式。教育是学习的一种外部条件,其成功与否在于是否能有效地利用内部条件。
  (2)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学习的过程是对信息进行心智加工的过程。人的信息加工过程分成三个彼此不同但又相互联系的阶段,即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学习结果是信息在人脑中形成知识的表征。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表三:知识的分类 (说明:本表参考了
  《教育心理学新编》第266面图8-1)
  (3)在信息加工的不同阶段存在不同的心理规律:① 人类加工信息的容量是有限的。换言之,人们记忆同时出现的一系列信息的能力是有限的。② 通过感觉记忆的信息只有通过注意之后才能进入短时记忆。③ 记忆取决于信息编码,回忆部分取决于提取线索。对信息编码的方式常常取决于学习任务的性质。编码涉及组块问题。假若将信息组织成有意义的组块,不仅可以增加信息摄取量,而且还有助于保持记忆。编码过程常常涉及信息的积极转换或改变。④ 短时记忆的信息只有通过复习才能进入长时记忆的信息加工以备将来被提取。
  
  (二) 建构“归因激励—优化学习”高中英语测试讲评课模式
  
  “传统的评价问题主要反映为评价目标过度强调学科知识体系,忽视人文性”,“新的英语课程标准对英语教学目标作了新的更符合素质教育的界定”,重视知识、能力、态度、方法的整合,强调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整合。“归因激励—优化学习”测试讲评课模式既关注学习结果、又关注学习过程,并且将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等方面的素养统一于整个教学过程,正是符合新课标所倡导的教学理念的课型教学模式。
  1.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进行正确而积极的归因,使考试成为维持和内化学生学习动机的有效手段。“帮助学生学会正确而积极的归因是每个教师应尽的责任。”通常,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学生自主或无意识做出成败归因时,得出的结论或者不见得正确(如学生低估自己的能力、夸大学习任务的难度因而产生悲观消极心理等),或者需要进一步扩展。教师既要引导学生找出成功或失败的真正原因(即进行正确归因),更要从有利于未来学习的角度进行积极归因(不断将学生成败归因引向内在、稳定及可控因素)。经验表明,在有效地引起和维持学习动机、并进而帮助学生优化学习行为和达成学习目标方面,教师在反馈中给予学生的支持、鼓励和积极引导,往往比进行知识的矫正和强化更为有效。
  (2)引导学生实现对自己的学习进程的自主性监控、反思和调整,凸显考试在优化学习策略方面的反拨作用。“在学习中,激发学习动机固然是重要的,但改善各种主客观条件以提高学习行为才是最关键的。”知识并非通过教师传授就可以得到,而是需要学习者进行主动的心智加工去建构。因此,要通过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同伴互评等多种评价方式,以典型、具体的事例不断促使学生认识到:真正有效的学习是自主学习;不同的学习方式会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形成有效的和符合个性的外语学习策略既能提高学习效果,又能减轻学习负担。 “从教与学的关系来说,整个教学过程是一个从教到学的转化过程,即从依赖到独立的过程。”教师应不断促进高中学生实现独立学习。在这一点上,测试讲评课因其自身的课型特点具有其他课型所不具备的独到优势。
  (3)实现知识的矫正和类化,优化学生的知识建构;进行方法的点拨和归纳,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呈现参考答案、澄清具体知识的正误是测试讲评课的必然组成部分,但“一些研究者也发现,学生从英语教师纠正错误这一过程中受益并不明显,对语言水平提高也没有很大的作用。”因此,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改变对于学习中错误的消极态度,真正认识到尝试错误是获得真知的必由之路。再者,知识既然需要学习者主动建构,教师创造情景促进学生提高建构能力、优化建构效果相较于提供重复刺激对于优化学习效果会更有意义。换言之,测试讲评课的主要目的在于优化知识结构和提高认知技能,这就要求教师 “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机地融入教学和评价活动中”。测试讲评课以学定教、因需施教的特点,非常适合教师分类集中典型问题、因势利导地示范和传授给学生一些语言学习策略,帮助学生优化知识建构、发展思维品质。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