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作文教学应遵循的几项原则

作者:刘金娥




   [摘 要]本文认为,在作文教学中只有全面贯彻为需要而写、不脱离兴趣、紧紧围绕思维、注意因材施教、促进双重转化这五项原则,并使它们发挥整体效应,才能保证作文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
   [关键词]作文教学 原则 贯彻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和中心环节。要进行科学的作文教学,应遵循以下五项原则:
  
  (一)为需要而写
  
  在当前的作文教学中,脱离学生思想和生活实际的情形还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教师“只是着眼于考试时交得出卷子;考试者不想着学生胸中起初有些什么,只是随便出些题目,致影响到平时的作文教学。”要在作文教学中彻底去掉“八股”气,关键在于“训练写作的人只须平心静气问问自己:①平时对于学生的训练是不是适应他们当前所有的积蓄,不但不阻遏他们,并且多方诱导他们,使他们尽量拿出来?②平时出给学生作的题目是不是贴近他们的见闻、理解、情感、思想等等?③学生对于作文的反映是不是认为非常自然的、不做不快的事,而不认为是教师硬要他们去做的无谓之举?”当然,除了改变观念之外,还要按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具体指导,使作文教学始终和学生的思想实际结合在一起,同时采取切实的措施,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想象、构思等能力。否则,学以致用的原则就无法坚持下去。
  
  (二)不脱离兴趣
  
  作文教学不是教师“训”、学生“练”,而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具有双边、双向的特性。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尤其是写作积极性,关键是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写作兴趣是对写作的爱好的情绪,或者是对写作的积极的倾向。写作兴趣有暂时兴趣与稳定兴趣两种。暂时的写作兴趣,往往是由几种特殊的条件或偶然的因素所引起的,随着这些条件或因素的消失,写作兴趣也就消失了。稳定的写作兴趣,则是写作者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教师要培养学生稳定的写作兴趣,对暂时的写作兴趣要积极引导,促使它转化为稳定的写作兴趣。尤其是对于中学生,他们的活动(包括作文)常常受兴趣的支配,教师应该通过讲写作趣事、作家故事、组织写作兴趣小组、开展作文比赛、发动学生出作文题等多种方式方法,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并使其成为学习写作的直接动力。这样,就会将“教师要学生写作文”转变为“学生自己要写作文”,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取得作文教学的成功。
  
  (三)紧紧围绕思维
  
  写作是一种复杂的思维活动。在作文教学中,发展思维能力既处于重要的地位,又贯穿于训练整个过程。教师如果对于发展思维能力没有自觉的认识,则作文教学不仅不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会阻遏和挫伤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作文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思维的兴趣,学习科学的思维方法,遵循思维的规律进行思维,逐渐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为此,要在作文教学的各个阶段和各种文体的写作练习中,指导学生在观察中思维、在阅读中思维、在采访中思维,启发他们下笔前思考为什么写、写什么和怎么写。不仅在行文中要积极思维,而且写出初稿后也要认真思考如何修改、如何加工等等。这样,学生的思维器官(大脑)的生理机制就会得到增强,智力就会随之得到开发、强化,从而使写作水平获得大幅度的提高。
  
  (四)注意因材施教
  
  首先,要循序渐进。就人类认识运动的秩序说来,总是由认识个别的和特殊的事物,逐渐地扩大到一般的事物。人们总是首先认识了许多不同的事物的特殊的本质,然后才有可能进行概括,认识诸种事物的共同本质。因此,作文教学应该按照教学大纲的规定,先记叙后议论,先形象思维后逻辑思维。除了作文题目之外,作文篇幅的长短、次数的多少也要因年级而有所区别。
  其次,要先放后收。欧阳修在《与渑池徐宰》中提出:“作文之体,初欲奔驰”,意思是:开始作文,不要设下许多框框来束缚学生,要任他驰骋思想、情感。苏轼在《与侄简书》里主张:“凡文字,少小时须令气象峥嵘,彩色绚烂,渐熟乃造平淡。其实不是平淡,乃绚烂之极也。”意思是:少年人作文要任其自由表现,可以写得气势磅礴,文采绚丽。
  最后,要重视辅导。写作是学生的个体行为,共同性的作文训练不能代替对学生写作的个别辅导。为此,所出的作文题要适合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认识和情感;作文指导更要注意多方启发开导,打开每个学生的心扉,使每个学生都有话可写。要做到这些,必须全面而深入地了解每个学生的思想、智力、写作基础、作文兴趣、家庭情况、其它学科的学习情形、本次作文写作前、中、后的心态等。
  
  (五)促进双重转化
  
  “双重转化”是写作行为过程的一个重要特性,指的是任何一篇文章的完成,都必须先由客观事物到作者的认识(第一重转化),再由作者的认识到语言文字的表现(第二重转化)。教师在作文训练中,必须引导和促进学生实现上述的“双重转化”。要通过训练观察、感受、阅读、选材、立意、结构、表达等,使学生提高实现第一重转化(由“物”到“意”)必需的摄制力——摄取、构制的能力,提炼、察、捕捉的能力,感受、体验的能力,想象、概括的能力,提炼、开掘的能力,并提高实现第二重转化(由“意”到“文”)所必需的表现力——驾驭文字再现思想感情的能力,包括谋篇布局的能力、遣词造句的能力、执笔行文的能力、修改加工的能力。只有在学生真正懂得和领悟了“双重转化”的原理,同时具有了“双重转化”所需的能力,作文教学才算是获得了成功。
  上述五项原则是相互关联的。教师若能在作文教学中全面地贯彻这五项原则,就可以使它们发挥整体效应,相信作文教学会达到预期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