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教学内容”与“教材内容”的辨析

作者:盛志春




  新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向老教师请教“该怎么教”,老教师就向后辈传经授道,讲解如何设置课堂导语,如何声色并茂的讲解教材,如何衔接语言,如何注意细节等,可谓用心良苦。其实,好的方法是个人经验的总结、提炼和升华,方法的好坏是针对不同的人而言的,钱梦龙老师的“导读法”、魏书生老师的“六步教学法”都曾经轰动一时、名震南北,然而并非都适用于每个人,也并非每个人都能学得来、领会得透的。
  按照逻辑的顺序,应该是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的生成,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的选择。在这个逻辑线上,处在首位的是教学目标,不过由于每节课的教学目标都是教参规定好的了,很多教师就为了省心不去过多考虑这个问题。那么,接下来的就应该是教学内容的问题了,和上面的思路一样,很多教师认为教学内容也是教参设置好的,甚至他们认为教学内容都在教材上了,有什么好考虑的?其实,在这里,他们把“教学内容”与“教材内容”弄混了,把“用教材教”等同于“教教材”了,其实,这完全是两码事。这里有必要辨析一下几个基本概念。
  首先看什么是“教学内容”。简单的讲,教学内容其实就是为了实现“课程内容”,而在课堂教学中所选择的事实、概念、原理、技能、策略、态度、价值观等要素,是对教学形态的一种综合表述和概括。那么,什么是“课程内容”呢?“教材内容”又作何解释呢?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王荣生教授有如下解释:
  所谓语文“课程内容”,回答的是语文课程“教什么”这一问题的,它是课程层面的概念,指为了达到语文学科特定的课程目标而选择的事实、概念、原理、技能、策略、态度、价值观等要素,包括在课程标准里明文指定要教学的篇目。从学生学的角度,它是学习的对象,因而“课程内容”也是对“学什么”的规定。语文“教材内容”,回答的则是“用什么去教(课程内容)”这一问题的,它是教材层面的概念,指为了有效的反映、传递课程内容诸要素而组织的文字与非文字的材料。“用什么去教”,从学生学的角度,也就是通过什么去学。而可能的选择之一,便是用教材中的“选文”去教,通过“选文”去学。在这里,“选文”本身不是课程的内容,也不构成学习的对象,它只是一种教授语文课程内容的手段,一种学习语文课程内容的媒介或途径。
  从以上可以了解到“课程内容”(教学内容)与“教材内容”是不同层面上的两个概念,二者绝对是不可等同的。所以,我们不能简单的来依靠教材,把“教教材”等同于“用教材教”。正确的思路当然是“用教材教”,叶圣陶老先生早在20世纪的二三十年代就说过:“教材只是一个例子”而已,具体教什么还要教师去思考和选择,而教师选择的这个内容就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内容”了。
  下面我们就来讨论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生成问题。
  对同一教材,不同的教师可以给出完全不同的教学内容,如或以讲解思想内容为主,或以分析文学形象为主,或侧重写作方法,或侧重语文知识。与兄弟学科相比,语文教学内容向来缺乏严格的科学的规定,任意性的问题最为突出,不分青红皂白、不问酸甜苦辣、不论东西南北,似乎什么都可以往里面塞,反正教这样、教那样都是语文课,甚至茶馆式的瞎扯闲聊也不例外。语文教学的效率可想而知,难怪吕叔湘先生发出感慨:“十年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
  语文学科内容区别于其它学科的基本特征到底又是什么呢?言语作品是言语内容和言语形式的统一,任何言语内容不可能脱离一定的言语形式,任何有效的言语形式也都不可能不表达一定的言语内容,两者互为依存,不可分割。但两者又不互相等同,言语形式是言语作品外部的方面,表现为有形的线性结构,直接诉诸人们的感觉、知觉,属于物质的范畴;而言语内容则是一个言语作品内部的方面,是人们的认识和情感,只能存在于一定的言语形式之中。所谓对语言文字的正确理解,必然基于确切地把握具体独特的言语形式,而正确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就是根据情境和需要尽可能完美地组织言语形式的能力。言语形式和言语内容虽然不可分割地统一于言语作品之中,但学习者却可以有不同的侧重。
  笔者以为语文之外的其它学科所教学的是教材的言语内容,而语文学科则以教材的言语形式为教学内容。质言之,其它学科重在教材“说什么”,语文学科则重在教材“怎么说”,以使学生从中学习如何具体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本领,培养读写听说等语言能力。对于其它学科教材的言语,懂得它们“说什么”就可以了,如果要去揣摩“怎么说”,也仅仅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它“说什么”;而对于语文学科来说,明白它“说什么”固然必要,但却是为了理解它“怎么说”。
  就教材的内容看,语文教材里的内容有的可以直接分别划入政治、历史或地理、生物、物理、化学等学科;但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如果守住了言语形式这一门槛,教的即使是政治性论文,也不会上成政治课。跨越了这一门槛,即使教的是诗歌、小说、散文,也会上成政治课或别的什么课。由于长期以来,对语文学科教学内容这一规定性缺乏了解,更谈不上有什么深刻的认识、明确的观念,西风来向东歪,东风来向西倒,这样,语文课的开设时间虽然最长,教学时数虽然最多,教学内容虽然最“丰富多彩”,学生负担也实在不轻,但真正用来教语文学语文的时间却少得可怜,有的学生在中学六年里甚至从未上过一堂真正的语文课,这就无怪乎语文教学的质量难以提高了。从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一条:离开言语形式这一中心,语文教学内容越“丰富多彩”,语文教学就越难轻装前进,质量就越成问题。王尚文先生说:“言语形式是语文学科教学内容的‘纲’,其它都是‘目’,纲举目张,如果以目为纲,纲自不举,目亦难张。只有紧紧抓住言语形式这个教学内容的纲,才能真正对上使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这个‘号’。”这实在是精辟之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