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新课程教学感言

作者:廖小意




  早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学会生存》报告中已经提示人们:“教师的职责现在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真理的人”。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方案启动后,将逐步打破以往以教师、课堂和教材为中心的框框,那种教师垄断教材知识、一统课堂的局面将走向终结,过去盛行的灌输式、封闭式和维持式教学将受到唾弃。高尚的思想道德、渊博的学识、高超的教学艺术、过硬的科研能力和良好的身体心理素质构成了当代教师素质的整体框架,而教师的整体素质直接影响着教育改革的成败和教育质量的高低。显然,建设新世纪高素质的专业化的历史教师队伍已是当务之急。
  新课程对广大教师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对年轻教师而言,机遇大于挑战。因为在同一时刻,所有教师都回到了同一条起跑线上,年轻教师可以轻装上阵,首先要战胜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是原有的教学观念,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新课程要求教师采用新的更加开放的教学模式,要敢于放弃,敢于放手让学生自学、讨论、研究,多采用探究式教学。但笔者认为,在采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更要加强课堂的调控,防止走向极端,使课堂成为一盘散沙。在此,借小学语文教研共同体的活动,谈谈自己在新课程实施以来的收获与感言。
  1.会讲。上完课回到办公室,回忆并讲讲这节课自己觉得最满意的设计地方,讲讲学生精彩的发言,讲讲自己的反思,这令笔者很有成就感,感觉上课很有意思,特别是一节精心准备过的课。同办公室的其他同事更毫不藏私,互相取长补短,互相欣赏,从别人的设计中受到启发,下一节课就上得更带劲,更胸有成竹。教研课讨论时更会详细地谈自己的想法、疑惑,讲着讲着脑子里就有很多新的想法,到自己处理教材的时候就会有很多新的思路。
  2.会想。以前一拿到课文,笔者就依赖教参,教参怎么设计,就怎么教,从来没有自己独立思考、设计一课。现在,笔者会先想这篇文章可以从哪里入手,先教什么,再教什么,最后教什么,学生怎么回答,怎么引,每一言每一语都会在脑子里演练一番。然后再上网搜索优秀教案,和自己的设计相对比,留精华,去糟粕,整合成一个恰当的适合自己班学生的教案。日积月累,再一拿到课文,脑子里就能蹦出很多想法,不再像以前一样一片空白。
  3.会评。教师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新的评价理念,努力实现评价的教育性、激励性、发展性功能,以多样化的评价与多元化的评价内容,取代传统的评价形式。笔者努力改变批语的“冷漠”面孔,营造体验成功的氛围,竭力捕捉闪光点,热情赞扬好文章,婉转提出修改建议,真情朗读学生作品,积极创造发表机会,努力创设展示自我、造就成功的舞台。
  (1)好作文给满分。评价应淡化甄别,重在激励,旨在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分数的激励作用,让讲评成为学生作文的“加油站”,让分数成为学生作文的“催化剂”。有人也许担心打满分会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这实在多虑。只要这篇作文真的很好,好到里面的瑕斑也无法掩盖作文的亮色和光辉,那就给学生一个满分,激发他们的作文热情,鼓足他们的前进风帆,这样何乐而不为!
  (2)找理由给高分。作文如何给分,取决于打分的目的。打分不能单纯地停留在评定学生优劣的等级上,更应该用激励的方法激发学生写好作文的兴趣。作文完美固然得“优”,但认真也是“优”,进步同样是“优”,创新更是“优”,多给学生以鼓励,多给孩子以希望,也许他们对作文的兴趣就是从你的笔尖开始的,今后的成功就是由一个个“优”字堆成的。采用纵比方法打分,后进生只要比自己前一次好,或比前一次认真、用功,就给高分。这样就能唤醒他们沉睡的潜能,拨亮希望的火花,让他们尝试成功的喜悦。
  4.会搜。上网查资料是笔者最喜欢做的事情。其实找资料的同时,笔者发现很多好的作文网站、免费的课件网站、齐全的图片网站、优秀的教师论文网站,都把它们存起来。这样上作文网下载资料,上课件网下载课件,节省了不少时间。这四年累积下来,笔者电脑的收藏夹里存了一大摞文件夹,有课件素材、电子课本、教育论坛网页、作文专栏等。文件夹下更有一大摞网址,多达73个,一个页面都不够放。
  5.会搬。搬名师实录,当然不是鼓励大家照搬名师,自己不动脑,不过搬也是学习过程,搬得好也是水平吗?网上有很多名师的实录笔者就有意把它存起来,起初笔者是整个照搬实录来上,渐渐发现,名师的教案可不是什么都好,而且照搬他的一言一行,会被框住,没有自己的东西。所以,笔者转而搬片段,取其精华。当然在借用以前,笔者会先研究名师为什么这么设计,所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为了达到目标又分几步走。这样一分析,名师的也成为自己的,每一个环节就得心应手,学生怎么回答都没有关系,都能把他们引到点上。在设计其他类似片段时,还能灵活运用。
  6.会疯。四年前,校长听课之后,给予的评价是“斯文有余,活力不足”。现在,笔者每次都能激情澎湃、活泼快乐,和学生一起疯狂。学生喜欢表演,那就来比比谁演得好,我们一起演;学生们喜欢辩论,就和他们来一场“口舌之争”,谁有理了,谁佩服谁,谁说了算;学生喜欢提问题,也就和他们提问,看谁的问题能够把谁难住。
  这四年的变化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得清道得明的,如果新课程是一条欢快流动的小溪,那我们就是这条溪里游得非常欢腾的小鱼。希望语文教研共同体能更多的解除更多教学中的疑惑,让我们会讲、会想、会搜、会搬、会疯,更加如鱼得水。
  
  参考文献:
  [1]吕淮能.高中历史新课程研修感言[N].素质教育报·历史专刊(教师版),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