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讲究批评策略 提高教育效果

作者:李广胜 李宗才




  批评是思想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正确地运用这一手段,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并改正错误。因此,要想使批评达到一定的效果,教师必须掌握批评的艺术。
  
  (一)学会尊重和热爱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一个好的教师,就是在他责备学生,表现对学生的不满,发泄自己的愤怒的时候,他也时刻记着:不能让儿童那种‘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的火花熄灭,而应‘充满情和爱’”。热爱学生,尊重学生,能使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就容易接受班主任的批评和教育,使批评产生较好的效果。
  
  (二)把握批评的时机
  
  把握批评时机,即如何针对学生特点,在最有效最易发挥作用的条件下进行批评。如有个学生,经常未经允许私拿同学的东西,进行过多次教育,效果都不理想。后来,他有一次把心爱的手表丢了,被另外一个同学拾到后交给了老师。笔者便抓住这一难得的机会,对他说:“谁丢了东西都会着急的,老师能理解你的心情。多亏有这位拾金不昧的同学啊,你应该好好谢谢他才是。这位同学拾到东西能交公,而有的同学却把别人的东西占为己有,这就太不应该了,你说呢?”他低头不语,似有所悟。自那以后,他就改掉了自己的坏毛病。
  
  (三)讲究语言艺术
  
  1.用表扬代替批评。“数生十过,不如赞生一长。”因此,在批评学生的不足之前,请先真诚地赞扬他取得的进步,即用赞扬代替批评。如有这样一位学生,学习成绩很不错,但就是管不住自己,上课爱讲话。课任老师经常批评他的缺点,很少表扬他的长处,结果引起了他情感上的对立,不但缺点未改,自觉性反而更差。还有这样一位差生,在班上是一伙小淘气的头儿。老师找他谈心,先指出他说话算数、有能力、有威信等长处后,对他说:“如果你不仅仅是团结那几个哥们儿,而是团结全班同学,在全班同学中树立威信就好了。”结果,那次谈话后,他就判若两人,带领"小淘气们"在班上做好事,积极追求上进。
  2.批评语言要适度。批评学生时,不要说过头儿话,不要损伤学生的自尊心,更不要给学生下最后的通碟,如“这是最后一次,如果再犯干脆回家”。如果这个同学再犯错误怎么办?真的就让他回家吗?如果真的开除了他,也说明班主任或学校教育的失败;如果不开除,岂不是班主任自己打了自己的嘴巴?因此,对于屡教不改的同学,应多想点办法,不妨打一场“持久战”。
  3.学会运用幽默的语言。幽默是批评者和被批评者之间的润滑剂,如上课有睡觉的同学,可以轻轻地摇醒他,告诉他“火车到站了”,同学自然感到不好意思,从而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认真听课。一句幽默话达到了教育效果,不是比一本正经地批评强得多吗?
  4.巧妙批评,少用“但是”和“?”。一些班主任习惯在赞扬之后来一个明显的转折,可学生一听“但是”两字,就认为老师前边的表扬是言不由衷,是批评的前奏。还有些班主任习惯以各种各样的问号来批评学生,如 “你知道这样做的严重后果吗?”这种批评不大为学生所接受,容易使批评教育成为僵局。如果不用“但是”和“?”,效果就可能不同。例如,教育一位只顾自己学习,不关心集体的学生,可以对他说:“你的学习成绩很不错,如果你能多帮助同学,多关心集体,相信你会更受同学欢迎。”这样的间接提醒,学生更乐于接受。
  
  (四)运用恰当的批评方式
  
  批评学生是一个完整的行为过程,这一过程反映出来的关系是:学生的不良行为——班主任对学生的批评——学生的新行为,它表明批评是学生从不良行为向新行为转变的中介环节。因此,班主任要达到学生产生新行为的目的,就必须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如果是对班集体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群体教育,要采取大家都能接受的方式。例如,针对班上学生浪费时间严重的现象,笔者叫全班同学把自己口袋里的钱全都扔掉。同学们面面相觑,莫名其妙,没有一个人动手。过了一会儿,笔者再对大家说,“让大家把钱扔掉,同学们却舍不得。所谓时间就是金钱,一寸光阴一寸金,为什么有人浪费时间,却那么慷慨大方、毫不吝惜呢?”仅仅几句话,说得同学们陷入了深思,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如果对学生进行个别教育,则要根据学生的气质、性格、家庭背景等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批评方式:对自尊心强、逆反心理强的学生,可采用商讨式的方法;对善于独立思考、自我意识较强的学生,可采用暗示、点拨的方法;对有惰性心理的学生,可采用措辞尖锐的方法;对自我防卫心理强烈的学生,可采用突击式的谈话方法;对性格内向、有自卑心理的学生,可采取渐进式的方法。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批评教育方法,往往会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五)做好批评后的安抚工作
  
  批评完学生后,在必要的时候可以采取适当的方法向学生表明为什么要批评,为什么要这样批评,以消除感情上的隔膜。对确属自己批评有误或批评过火的,要坦诚地向学生表示歉意。但是,批评后一般不要立即找学生解释,否则不但不利于学生认识错误、改正错误,还有损于教师自己的威信,危及今后的教育效果。
  总之,人生活在团体中,批评人、听人批评都是难免的。教师在工作中过多地使用批评,容易造成学生消极悲观。为了避免无谓消极的批评,发挥批评的积极教育作用,就要讲究批评的方式、时机及语言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