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浅谈新课标下的小说教学

作者:刘 恒




   [摘 要]小说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由于它的综合性较强,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学习描写、记叙、议论、抒情、说明等各种表达方式,更重要的是能通过它引导学生对小说中艺术形象的分析,达到认识生活、陶冶情操、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的目的。
   [关键词]语文教学 小说 影视资源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可结合观摩根据小说改编的戏剧影视作品,帮助对小说的感悟和理解。”影视作品对小说教学的益处显而易见。在此,浅谈几点影视作品对教学的补白作用。
  
  (一)用美妙绝伦的影视作品提高学生审美意识
  
  1.审美感受力是指人的审美感官直接对审美对象感知的能力。在审美过程中,点点滴滴的审美感觉不会只停留在感觉阶段,总会综合成由局部到整体的审美知觉,而审美知觉又不能离开由点及面、由局部到整体的审美感觉。审美活动具有直觉的性质,有一个从感性知觉到审美知觉的发展过程。对文艺作品的审美首先必须凭借于视觉和听觉,正如马克思所说,必须要“有音乐的耳朵和能感知形式美的眼睛”。因此,为提高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教师应该精选审美对象,挖掘审美因素,渲染审美气氛,激发学生的审美追求,调动学生发挥听觉、视觉的作用,引导学生置身于美的环境中,亲身领略各种事物、各种形象的美。
  2.培养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并不回避影视作品的功利性,但是影视作品与呆板的教条式教学相比,它的辅助作用有其取巧的一面。因为传统的语文教学注重于教师的传授,教学手段非常单一,学生学起来枯燥乏味。相比于书面的文字,学生更乐于接受能刺激其观感的影视作品。譬如,我们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一首歌的歌词死记硬背的话要花上大半天的时间,但谱上曲子的歌词经几遍试唱之后就能轻松颂出。这就是因为谱上曲子的歌词调动了人体的多种感官机能,有效地提高了记忆能力。
  
  (二)优秀的影视作品对陶冶学生的情操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优秀的影视作品常倾注了编导和演员们对小说剧本的解读,他们通过将生活的历练幻化成成熟的影视作品,接着再播放给大众看,在实践检验中得到了人们的认可。不论是编导、演员、大众,都有一个对读本的自我认知和再创作的过程。所以,这里的影视作品已经有别于小说文字本身,而是有了新的生命与活力。让学生对影视作品与文字作品做充分的比对也是一项很好的教学方法。
  
  (三)结合小说教学过程,适时运用影视作品辅助相关教学
  
  虽然课文大多是节选的小说片段,但是小说始终离不开三要素(除后现代主义的荒诞派等少数)。因此,结合小说教学过程,适时运用影视作品辅助教学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讲《林黛玉进贾府》中,有一段介绍王熙凤出场的情景。读本中从几个角度刻画王熙凤,先是林黛玉眼中的她“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众人眼中的她则是“泼皮破落户儿”、“辣子”。文学作品的交代似乎很到位,但由于时代的久远和背景的模糊,怎样的装束、怎样的泼皮只靠想象远远不够。于是,放一段邓婕饰演的王熙凤出场片段,立即将文学作品中的形象立体、生动呈现于眼前。
  上《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一课时,先放电影。学生在对整个情节了解后,他们产生了想通过课本了解更多内容的兴趣。随后,还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如“杜十娘为什么要‘从良’?”“杜十娘为什么要李甲酬银子?”“为什么要怒沉百宝箱?”“有了百宝箱,李甲不珍惜,杜十娘还可以另找归宿,为什么要自尽呢?”是影视作品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又是文学作品加深了学生们对疑问的进一步探讨。
  
  (四)教学必须以教材为蓝本,影视作品只能辅助语文教学
  
  教学中,影视作品是服务而不是取代。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让学生有一定的文化底蕴,又需要使学生在积累过程之中受到思想、精神、人格、审美等方面的感染和熏陶。影视作品在积累文化的方面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要使这些文化转化为学生的一种人文素质,一定要有一个声情并茂的或“无声胜有声”的“悟”的过程,这是影视作品永远代替不了的。如果只求一种简单的直观性、可视性和廉价的活跃气氛,只能是糟蹋具有优秀的、先进的文化内涵的文本,只能限制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语文学习误入感观化、低俗化的境地。因此,我们必须明确语文学习的终极目标,明确语文学科的独特之处,明确影视作品对于语文教学的可为和不可为的方面。
  
  参考文献:
  [1]理查德·舒斯特曼.审美经验和生活艺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戚建庄,王北生. 教学艺术新论[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