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浅谈高考物理复习策略

作者:谭礼俊




  高考物理备考复习阶段是决定物理考试成败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对学生来说,在知识、能力方面似乎进入了一种类似于“瓶颈”的状态,如果教师在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和方式方法等方面运用得当,就能在适应高考要求的同时,也能适合学生的实际需求,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应变能力跃上新的台阶,在高考中有好的表现。那么,复习中应抓住哪些复习环节,才能使考生在应变策略、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方面有稳步的提高呢?笔者认为,主要应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正确理解考试说明中的考试目标
  
  根据普通高校对新生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参照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中学教学大纲》,并考虑中学教学实际,可制定以下四项目标。
  1.对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重视能力和素质的考查是新一轮高考改革的一个特点,虽然在高考中强调了对能力的考查,但自然科学的基本知识仍然是基础。考能力离不开知识的载体作用,离开了知识的积累,能力就无法形成。强调对自然科学基本知识的考查,并不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自然科学的某些专业名词、术语,而是要求学生能够解释和说明所学自然科学基本知识的含义,并能用适当的形式(如文字、图或表)进行表达。
  2.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自然科学是实验性科学,科学概念、原理和规律都是由实验推导和论证的。教学过程中的实验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自然科学概念、原理和规律的理解,实验能力也是学生将来从事工作研究的基础。自然科学的重要知识常伴有实验是现行高中教材的一个重要特点。
  3.能读懂自然科学方面的资料。人们对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和规律通常是用文字和图表来描述的。与文字相比,图表描述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更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因此常被各类科研文章采用,要读懂自然科学方面的资料,能看懂图表所包含的信息,并能从中找出规律是非常重要的。
  4.对自然科学基本知识的应用能力。学习自然科学的基本知识仅仅停留在理解上是不够的,还要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应用这些知识去指导自然科学研究,以及研究社会的生产和人类的生活,懂得自然科学知识的实用性和社会价值。
  
  (二)要引导学生抓住知识系统的构建
  
  在高考备考的冲刺阶段,应紧紧抓住知识系统的构建,充分注意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和综合性,要着重于搞清楚知识间的联系,站在整个高中物理的高度上以审视的眼光进一步认识知识。通过列知识分类表(或画知识树)的方法,充分揭示知识间的纵横联系,将学生在第一轮复习中形成的、相对来说还比较“散”的知识拉成某部分知识的“知识链”,编织成为一个单元内容的“知识网”,最后发展成完整的“知识体”。同时,要精心选择知识点密集、纵横联系广的典型题,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联想、类比和知识重组的方法,促使其在头脑中将有关的知识和方法形成纵横交叉、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面到体的稳定的、丰满的知识结构,并有效地将知识转化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要重视物理实验的复习
  
  实验考试的目标已从“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观察”的考查演变到了“科学探究”过程的考查,而实验探究能力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从近几年“高考理综”实验考查的要求来看,主要着力于应变能力的考核,考试大纲中“实验内容”部分所列的19个实验“知识点”只能算是能力的载体,抓住这些知识点老生常谈般地“过滤”一遍,不可能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能力,因而也就不可能在“理综”的实验考试中取得好的效果。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题”与“实验”是融在一起的,用“构图”、“将实验问题转化为平常的物理题目”的策略,是完成实验题的重要途径。让学生通过“议题”的方法尽可能把实验与题目联系起来,使学生的实验思路开阔起来,也可以使他们在以后的复习中遇到这类习题时就会主动与实验联想起来,从而迅速把握求解实验问题的方向。
  
  (四)加强审题能力的培养
  
  审题能力也是一种阅读能力,实质上还是理解能力。考试都是从审题开始的,迅速、准确地读懂题意是解题的关键。有不少学生在平时复习过程中迫于作业过多的压力而形成了草率看题(只关注具体的已知数据,而不注意分析物理过程)、粗心大意的毛病,经常听到有人感叹“又看错题了”,还有一些人则对某些考题根本看不懂,这都是审题能力不强的表现。在复习中尤其要注意加强对审题能力的训练,要坚持先认真审题、积极思考,注意总结经验,在实践中提高审题能力,要做到以下几点:
  1.题目中关键词语的理解。所谓关键词语,可能是对题目涉及的物理变化的方向的描述,也可能是对要求讨论的研究对象、物理过程的界定,忽略了它们,往往使解题过程变得盲目,思维变得混乱。如“恰好”、“可能”、“一定”、“正在”、“最大、最小”等等。
  【例1】(全国卷Ⅲ19)一定质量的气体经历一缓慢的绝热膨胀过程。设气体分子的势能可忽略,则在此过程中()
  A.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加
  B.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少
  C.气体对外界做功,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加
  D.气体对外界做功,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少
  关键词:缓慢、绝热膨胀、气体分子的势能可忽略
  2.隐含条件的挖掘。有些题目的部分条件并不明确给出,而是隐含在文字叙述之中,常见的有知识性隐含条件、临界条件性隐含条件、数据性隐含条件等。把隐含条件挖掘出来,常常是解题的关键所在,而对题目隐含条件的挖掘,需要与对物理情境、物理过程的分析结合起来,因为题目的隐含条件是多种多样的,被隐藏的可能是研究对象,也可能是变化方向;或是初始条件,或是变化过程中的多种情况,或是发生突变的拐点等。要认真地审题,在确定研究对象、建立物理模型、分析状态过程、选择适用规律等各个过程中,都要仔细思考除了明确给出的条件以外,是否还隐含着更多的条件,这样才能准确地理解题意。
  3.排除干扰因素。在题目给出的诸多条件中,有些是有用的,也有些是无关的,而这些无关条件常常就是命题者有意设置的干扰条件,只要能找出这些干扰条件,并把它们排除,题目常常能迅速正确地解答。
  做好以上几方面的复习工作,学生就会感到自己的知识得到了巩固和充实,对高考物理就会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