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高中生物“水”专题复习

作者:高明金




  对绝大多数生物来说,没有水就不能生存。地球上如果没有水,也不会有生命。
  
  (一)生物体内水的含量
  
  水是细胞内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水也是生物体内含量最多的化合物,约占生物体重的60%~80%。一般来说,生物的种类不同,水的含量不相同。例如旱生生物体内含水量少,而水生生物体内含水量多。在不同的组织、器官中,水的含量也不相同。例如晒干的谷物中,水的含量为13%~15%,而人的肌肉中,水的含量为72%~78%。
  
  (二)水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及其生理功能
  
  水在细胞中以两种形式存在,即自由水和结合水。细胞中绝大部分的水以游离的形式存在,可以流动,可以蒸发,叫做自由水。它是细胞内的良好溶剂,是许多化学反应的原料,为体内许多细胞提供良好的液体环境,可以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少部分水与细胞内的其他物质结合,叫做结合水。结合水不蒸发,失去了流动性和溶解性,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约占细胞内全部水分的4.5%。
  自由水和结合水的关系。一般来说,自由水的含量越多,细胞代谢越旺盛;结合水的含量越多,生物的抗逆性越强。即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越小,细胞代谢越旺盛;其比值越大,细胞代谢越微弱,抗逆性越强,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如种子在晒干的过程中,损失的是自由水,随着水分的散失,原生质逐渐由溶胶状态转变为凝胶状态,结合水含量升高,生命活动大大减弱,进入休眠。
  [例1]人的某些组织含水量相似,形态却不相同。如心肌含水量约为79%,呈坚韧的固态;血液含水量约为82%,却呈川流不息的液态。对这种差异的正确解释是:
  A.心肌内多是结合水
  B.血液中全是结合水
  C.心肌内多是自由水
  D.血液中全是自由水
  解析:在生物体内的任何一个组织器官中都同时具有自由水和结合水。自由水以游离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结合水与极性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结合在一起,就不能自由流动,它是细胞的一种结构成分,对维持生物大分子物质的空间结构有重要作用。故答案为A项。
  
  (三)水在生物体内的来源和散失
  
  单细胞生物可以直接从外界吸收水分,动物从消化道中吸收;而植物主要由根系从土壤中吸收,吸收水分主要以渗透方式吸收。生物体在进行新陈代谢过程中也能产生一部分水分,在生物体中,能产生水的生理作用及场所主要有光合作用暗反应(叶绿体的基质),有氧呼吸(线粒体)、蛋白质合成(核糖体)等。植物体内水分主要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动物体内的水分则通过排泄作用散失(如肾的滤过作用、汗液和呼气等)。
  
  (四)水与其他生命活动的关系
  
  1.水与矿质代谢。矿质元素的吸收和运输都离不开水,但植物吸水和吸收矿质元素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植物吸收水分和矿质元素的主要器官是根。吸水方式主要是渗透作用,不需要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吸收矿质元素离子则是以主动运输方式进行,需要消耗能量,需要载体。载体的种类、数量不同,吸收离子的数量就不相同,即具有选择性。矿质离子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被吸收。可见,吸水和吸收矿质离子的过程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2.水与光合作用。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也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光反应阶段在叶绿体的囊状结构薄膜上,水参与光解生成[H]和氧气;暗反应阶段,在叶绿体基质中,C3还原生成有机物同时也生成了水。光合作用所需的水主要来自根的吸收。从根吸收的水分大约有95%~99%以蒸腾作用散失。只有大约1%~5%水分保留在植物体内,参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等生命活动。
  3.水与呼吸作用。水是有氧呼吸的原料,也是有氧呼吸的产物。水在线粒体中参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的反应,与丙酮酸作用生成二氧化碳和[H];在有氧呼吸第三阶段,[H]和氧气反应生成水和大量ATP。
  4.水污染主要有生物富集作用、水体富营养化、致病微生物污染。生物富集作用指像汞、镉等重金属或不易分解的农药(如DDT)通过食物关系,顺着食物链富集,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内富集的有害物质越多,受害越重。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水中氮、磷含量超标,引起浮游植物大量繁殖,而浮游植物的呼吸作用会消耗大量氧气,其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又很少溶于水中,从而降低水体的溶氧量,造成鱼类等水生生物缺氧大量死亡,残体被一些微生物分解,发黑发臭。这种现象在淡水中发生叫水华,在海水中称为赤潮。
  
  (五)与水有关的实验
  
  高中生物中涉及水的实验较多。如在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中,可根据水分进出造成的细胞形态变化来验证植物细胞的死活,测定细胞液浓度范围,验证原生质层和细胞壁伸缩性大小等;验证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需要水,以及呼吸作用产生水的实验,可借助同位素示踪技术完成实验。
  [例2]现有两瓶丢失标签的蔗糖溶液:一瓶浓度是10%,另一瓶浓度是30%。请根据下列条件设计一实验, 以鉴别这两瓶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材料:250ml烧杯一只、半透膜制成的透析袋一只,刻度玻璃管一支、细线一根、支架一个。①实验步骤:________ ②结果分析:________。
  解析:实验原理是渗透作用,产生渗透作用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半透膜,二是半透膜两侧溶液具有浓度差,水分子从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渗透。由于只有一个透析袋,透析袋内外溶液只能用这两瓶溶液。
  答案:①将一瓶溶液倒入烧杯中,另一瓶溶液装入透析袋;将刻度玻璃管插入透析袋中,用细线将袋口扎牢;把透析袋浸在烧杯的溶液中,把刻度玻璃管垂直固定在支架上。②如果刻度玻璃管内的液面上升,说明袋内的溶液是30%蔗糖溶液,烧杯中的溶液是10%的蔗糖溶液。否则,可判断袋内的是10%蔗糖溶液,烧杯中的是30%的蔗糖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