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浅析小学语文背诵教学常规

作者:王 燕




   [摘 要]背诵是一种语文基本技能,是一种智力技能。笔者针对小学生背诵的现状,深度分析背诵的意义,探索构建小学高年级学生背诵的基本教学模式。
   [关键词]小学生 背诵 教学常规 基本模式 教学变式
  
  背诵,顾名思义,就是熟读成诵。从心理学意义上看,背诵是一种智力活动方式,熟记教材的记忆活动。语文学习中需要种种记忆活动,诸如记住词语的意义、字的字形和读音、课文大意、层次结构、作者姓名等,而背诵是一种特殊的记忆活动,要求学生对课文或某种语文知识按照固定的顺序和语言,逐字逐句地进行记忆。
  
  (一)现象点击——畏“背”如虎难吟诵
  
  近些年来,为了适应考试,小学语文教学从二、三年级开始要求学生机械地背诵,不求动脑思考,只求数量;到了五六年级,为了适应考试,让学生做所谓的“阅读分析”题,学生机械地背诵教师提供的答案,而这些答案又抄自《教学参考》《精编》之类的“标准答案”,结果自然是“死记硬背”。学生背诵的不是古典诗词、名家名篇,而是孤立的词语、成语、蹩脚的注释,甚至是由一部分人拟定的“标准答案”,使原本明白易懂的东西变得复杂起来。因此,一说起背诵,许多学生畏“背”如虎,但凡有背诵要求,就痛苦得如吃药般厌烦、惧怕。
  
  (二)深度分析——背诵积累益终生
  
  记背于少年,受益于终生。处在人生黄金时期的小学生记忆力极好,背诵文质兼美的课文,积累佳词妙句,并从背诵中领悟作者的写作方法、表达方式,无疑会使他们受益匪浅。首先,背诵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记忆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正如古人所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其次,背诵能规范学生的语言,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其三,背诵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读书的习惯,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应该说,背诵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三)探索构建——遵循常规显成效
  
  那么,如何使背诵规范化,形成一套便于操作又切实可行的基本模式呢?经过教学实践的探索,笔者初步构建了指导小学高年级学生背诵的基本教学流程,即“明确目的—理解掌握—编写提纲—化整为零—尝试背诵—循环巩固”。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根据课文的不同特点及学生的实际,又构建了若干个便于操作的具体的教学变式,如三步记忆式、辅助背诵式、趣味背诵式、示范激励法等。
  1. 基本模式。
  (1)明确目的 。明确目的是背诵的前提,在观念上必须有个正确的认识,因为“没有记忆的意图, 就不易有清晰的记忆。”首先要消除背诵没用这个看法,肯定背诵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 还要消除背诵很难这种观点,只要方法正确得当, 背诵一定篇幅的内容,对于小学生而言是不难的。
  (2)理解掌握。 背诵需要理解。实验表明:受试者在记忆句子时,开始保留的是句子原话的信息, 但很快就忘掉这些信息,保存下来的只是句子的意义信息。由此可见,储存在记忆中的不是语言的形式,而是语言的意思。只有对材料有充分的理解,才能很好地去背诵,这是背诵的基础工作。
  (3)编写提纲。古人云:“举一纲而万目张。”文章的“纲”便是文章的脉络,体现着作者的写作思路。梳理作者思路,列出写作提纲,有助于材料的记忆。背诵课文时可根据作者的写作思路、行文顺序,顺藤摸瓜,由句到段,由段到篇,边读边想,边想边背,背诵也就不太困难了。当然,依据背诵内容不同,教师还可引导学生按时间渐进、地点转移、事物归类等编写背诵提纲。
  (4)化整为零。根据材料的长短,在识记方法上有整体识记和部分识记法。 前一种方法是整篇一遍一遍地朗诵材料, 直到成诵为止。后一种是一句一句、一段一段地背诵,再合成整篇背诵。短时记忆的容量是十分有限的,因此,部分识记法更有利于记忆。学生在背诵时,更有效的办法是两者相结合,先整篇朗读材料几遍,再逐句逐段地背诵,最后再整篇合起来背诵。
  (5)尝试回忆。大家都有这样的经验,背诵时若只是不停地朗读,是很难记住材料的,但如果朗读一个句子几遍之后,就试着回忆这个句子,则比较容易记住。这是因为,不停地朗读是较浅水平的信息处理,对信息的加工水平越深,信息就越更长时间地保留在记忆中。所以,提倡在背诵时尝试回忆,这样能加深记忆。
  (6)及时巩固。根据遗忘规律,记忆的信息很快就遗忘,且开头时遗忘的速度特别快,若等到记忆中的大部分信息或完全消失之后再复习,所花的时间就比及时复习更多。因此,不仅需要及时复习,还须经常巩固。例如,早晨背诵过的课文或知识,晚上睡前以及第二天起床后,应进行一次复背,并在休息日再作适当的温习背诵,以后过一个月再复习背诵。这样,可保证很长一段时期不会遗忘。
  2.教学变式。
  (1)三步记忆式。学生阅读文章之后,迅速地抓住文章的思想,用脑默记。学生闭目回忆文章,如果出现“卡壳”,实在回忆不起来时,允许“偷看”一下,及时地记住有关语句,对于特别生疏的语句可多尝试几次,迅速反复,多次诵读,直至熟练地背出为止。人性化的三步记忆方式,是一种积极的智力活动,更能使人集中精力,掌握识记内容的重点、难点,并及时改正记忆中的错误。
  (2)辅助背诵式。利用某些起指示作用的背诵标志和助手帮助记诵,诸如课文线索、情节发展、人物顺序、时间推移、地点转换、空间方位、领头字句等等。比如,《桂林山水》的第一、二段,段落结构相同,只是内容不同罢了,所以,只要能熟练地背诵第一段,只需将“桂林水的静、清、绿”三个特点换成第二段“桂林山奇、秀、险”,那么第二段的背诵也就迎刃而解了。
  (3)趣味背诵式。当学生练习背诵达到一定程度时,为了进一步强化记忆,消除持续背诵造成的单调感、疲劳感,依据寓教于乐的原则,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背诵兴趣。①“对歌”式。即摹仿山区或某些少数民族“对歌”的方式,由甲、乙两个学生每人一句,轮流背诵。②“接力赛”式。即摹仿体育运动中接力赛跑的方式,由三至四个学生每人一句,上递下接,循环往复。③“叠罗汉”式。即摹仿杂技演员“叠罗汉”的方式由第一人背诵第一句,第二人接背二、三句,以下依次每人递增一句,连续不断,直到背完为止。④“对抗赛”式。即给学生规定的时间,比一比谁背得多、背得好;上台表演背,比谁背得有感情;小组赛背,比哪一组背得整齐、动听等等。 充满趣味的背诵方式,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背诵的积极性,不但参与面广泛,还能增强学生的群体意识。
  (4)示范激励式。在要求学生背诵之前,教师先熟练而有表情地背诵一遍,然后学生练习背诵。教师一方面深入学生进行背诵指导,一方面及时发现背诵课文的“千里马”,请背诵课文的“千里马”在全班同学面前作示范背诵。教师的示范作用激励着学生,他们彼此鼓励、互相竞争,背诵欲望强烈,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上种种,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背诵课文都是行之有效的。每一种方式,固然可以单一采用,几种方式综合运用,效果可能更好一些。总之,采用何法,没有定规,一则各人喜爱用什么法就用什么法;二则得看客观的背诵效果。古人云:“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理自知。”祖国的语言文化辉煌灿烂,源远流长,就让背诵走上科学的轨道,让琅琅书声回荡在校园吧!
  
  参考文献:
  [1](美)罗伯特·M ·加涅.学习的条件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5.
  [2] (美)加德纳·墨菲·约瑟夫·柯瓦奇.近代心理学历史导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3] 吕叔湘.吕叔湘语文论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