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语文教学中审美能力的提高

作者:李丽梅




  一位教育家曾指出:“教育,如果没有美,没有艺术,那是不可思议的。”德国著名诗人席勒也曾说过:“若要把感情的人变成理性的人,唯一的路径是先使他变成审美的人。”可见,审美是人本身的需要。学生爱美、求美之心非常强烈,对学生进行审美素质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任务。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审美对象中择取审美表象,并与联想与想象融为一体,从而形成新的审美意象,使学生在美的教育中受到美的熏陶、感染,产生审美的情趣,激发美感,提高审美能力。
  
  (一)引导学生变换角度去审美
  
  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称得上是美文。对于这些课文如果只是简单地分段、写段意,或是教师“满堂灌”,那么美的文章就不再成其美。因此,教师要很好地利用教材,发挥教师这一审美中介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去发现、挖掘、感觉文中的美,让教材中的审美信息去愉悦学生性情。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是一篇曲折回环、引人入胜的美文。教师可从“美”字入手,引导学生变换角度去审美。要求每个学生以渔人的身份去寻找桃花源的美景,把自己发现的美告诉大家,一起来分享。擅长美术的同学还可以即兴绘画。于是,六十多位“渔人”满心欢喜地用审美的眼睛到课文中找美,七嘴八舌地描述所见之美,最终归纳为:景色美、环境美、人情美。同时老师又请学生上台张贴出他们的得意之画:美丽的桃林景色、恬静的桃源环境、和谐的桃源风情,这美景美图真使学生大饱眼福,仿佛身临其境。
  《黔之驴》是一篇讽刺性寓言,它篇幅短小,寓意深刻。学习这篇课文时,同样可采用转换角度的方法,将从分析驴的形象入手转换为分析虎的形象为主。老师指导学生疏通字、词后,出示四幅打乱了顺序的图片,由学生看书后根据情节一一调整。很快同学们踊跃上台依次整理为“遇驴、惧驴、戏驴、吃驴”。这样的板书形象直观、结构明了,一方面帮助学生熟悉了课文内容,表现了文章的结构美,另一方面又逼真地再现了老虎对驴的认识过程,给学生耳目一新的美感享受。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带着审美倾向表达出多种寓意:貌似强大的东西并不可怕;细心观察,坚持到底,不达目的不罢休;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胜对手等等。
  
  (二)借助音乐手段,创设美的氛围
  
  音乐是一种美,是一种语言,是听觉的艺术,是通过声音刺激人们的听觉器官塑造形象,从而在大脑中产生联想和想象而获得美感的。中学生对音乐情有独钟,他们平常只能课余听听,课外哼哼。语文教师如能在课堂上引导他们多听美好的音乐,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美的享受。
  《在声音的的世界里》就是一篇为读者创造出美妙音乐的佳作。教师可利用电化教学手段,让学生亲耳聆听、亲身感受音乐之美。将文中提到的河北梆子、单弦牌子曲,苏联歌曲《喀秋莎》以及肖邦、莫扎特、柴可夫斯基、贝多芬等人的名曲课前录制好,课堂上由学生上台自由点击音乐。音乐在同学们耳畔回响,歌声在教室里回荡,悠扬动听,扣人心弦。这种切身的音乐感受、美妙的音乐氛围,使学生完全沉浸在音乐的海洋世界里,完全融入到王蒙的声音世界,心灵上与之共鸣、与之陶醉、与之颤动。
  这样的教学,使整个审美过程都带上了愉快的情感色彩,给学生带来了愉快的审美情趣,使之受到美的陶冶,提高了审美能力。
  
  (三)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入美的画面
  
  有人说,想象力作为一种创新的认识能力,是一种强大的创新力量,它从实际所提供的材料中创造出第二自然。想象是人们在感情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每位学生可以根据课文的描述在头脑中形成新事物的形象。
  语文课文中有的地方存在着空白。面对课文中的空白,教师引导学生去想象,他们会生动、积极地把自己的生活体验联系上去,从情境上去领略它,用情感去感受它。《小桔灯》结尾写道:12年过去了,那小姑娘的爸爸一定早回来了,她妈妈也一定好了吧?因为我们“大家”都“好”了!作者在这里实际上是留给了读者想象的空间,12年后的小姑娘一家究竟生活得如何呢?全班同学展开丰富的想象,结合生活现实,各抒己见,纷纷表达了自己对小姑娘一家美好的祝福,而且学生认知生活、分析生活、创造生活的审美意识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四)提高写作技巧,培养讴歌美的能力
  
  写作和绘画一样,也是离不开一定的技巧的,而课文多是经典之作,可以深挖其美的内涵,分析其写作特色,培养学生的写美能力。
  在教《春》这篇优美的散文时,通过分析课文中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和春雨图四幅画面,让学生领会描写一个事物应从几个不同侧面进行的技巧;通过分析语言、修辞,掌握文章生动活泼的语言风格和作者灵活运用多种修辞描写景物的写作手法,来提高写美的技巧,培养讴歌美的能力,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美的熏陶。
  总之,“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以美诱人、以美感人、以美育人,应成为教学中不懈的追求。邓肯说:“只有唤起人类求美的愿望,她才能获得美的本身。”我们要利用语文教学这个有利途径,不断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锻炼发现美的眼力,提高审美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