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利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作者:潘玉芳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要大力提高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事实上,在教学实践中,多媒体教学能使学生高效地获取知识,大大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发展。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把多种传统教学无法展示的信息作用于学生感官
  
  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感知材料,缩短教材与客观世界的感知距离,把间接知识转化为直接经验,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能使学生感知那些感觉域限以外的现象,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古今中外化学史的介绍、微观世界的展示、生态环境的破坏现状、自然资源的短缺、钢铁工业的发展过程等,均可从网上查找或扫描相关图片,播放相关录像片断,通过多媒体声情并茂地展现在同学们面前,使学生如临其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敢于创新、勇于实践,为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问题,提高学生的求异思维和洞察能力
  
  要使学生全身心投入教学活动中,就必须让学生面临对他们个人有意义的或相关的问题。利用多媒体交互性强的优势,创设一些对学生来说有现实意义、又与所学课程相关的问题,这些问题与情境包含有多种形式,包括事实性、意境性、示范性、原理性和探究性的情境。例如,在讲第三章第一节“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时,笔者播放了关于我国水资源分布的科教片素材,介绍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十分贫乏的国家,各种水污染现象比较严重。当同学们亲眼看到清澈的小河是如何被黑水、白水、红水吞噬,美丽的小鱼“无家可归”,漂死岸边,饮用水成了困难,人类将面临因缺少淡水而带来的灾难时,反应非常强烈。课后,同学们纷纷表示一定要好好学习,为家乡、为祖国、为人类的发展尽自己的力量。
  又如,学习第四章第一节“质量守恒定律”时,需从分子、原子观点理解分析化学变化的实质。传统教学过程中,一般让学生凭空想象,老师描述一遍即算完成教学过程,而学生往往一知半解,只注意结论总结。这对将要学到的化学方程式意义的理解、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等均有一定障碍。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后,笔者设计了几个动画片,动态展示了化学变化的实质:即分子化分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有些原子直接聚集成新的物质。这个轻松展示化学变化的微观过程,不仅让学生从宏观上认识了化学变化,也从微观上很好地理解了化学变化的实质,为后面的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利用多媒体创设生动的社会文化、自然情境的目的,不仅仅是告知学生这是什么,而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比较、分析,理解它是什么特点,帮助学生思考。
  
  (三)利用多媒体建立交互作用环境,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入课堂教学,构建了创新教育的新模式。我们不仅仅可用它来传播知识,更重要的是利用多媒体突出的交互特点,把它作为学生的认知工具,通过学生的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多媒体技术有强大的交互优势,可通过多次链接达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并在交流和互动中达成学习目标。例如,传统习题课是先抄题,这种既费时又难反馈学生掌握情况的课堂教学效果当然很差。而且由于抄题占用时间太长,一节课往往拖堂也讲不了几问题。引入多媒体后,利用幻灯片可节省抄题时间,给了学生更长的充分思考的空间,而且通过学生的分析、讨论、参与,能够及时准确反馈问题的结症,提高课堂效果。还可通过链接,把同类型的习题组放到一块对比分析、归纳总结,加大练习力度,巩固基本知识点。
  又如传统教学由教师演示实验,老师再讲实验,最后老师总结分析结论,往往一节课灌满堂,还唯恐学生记不住。引入多媒体教学后,笔者在课下制成课件,让学生大胆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并根据展示的问题分板块总结结论。这样老师只要按几个鼠标,在学生的“表演”过程中便轻松完成教学任务。
  
  (四)利用多媒体技术实现资源共享
  
  教师的知识是有限的,而且已有知识也在不断“老化”,再加上现在知识以惊人的速度更新,这就要求教师自身必须做到长流水,积极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技术,通过搜索网上资源,充实教材内容,拓展自己的视野和思路。
  当然,多媒体有其强大的优势,但也有其局限性,传统教学中的形象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实际操作练习等是多媒体不可替代的部分。尤其在化学学科中的实验教学中,必须亲自动手操作才能形成科学准确的理论概念。因此,多媒体引入课堂教学只有适时而用,适教材而用,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