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作者:梁高峰




  生命教育(life education)是一种全人教育,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生理、心理、自然性、社会性全面均衡的发展。我们生活在知识爆炸、科技迅速发展、物质条件日益丰富的E时代,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在生活质量迅速改善的同时,也出现了精神的失衡,生命意义的缺失使他们陷入了深深的精神迷茫和信念危机。在物欲横流不断冲击的影响下,青少年常处在虚拟的状态中,对人生的价值、生命的意义、人我关系及生死问题都无法真正的了解。刘海洋事件、马加爵事件使我们认识到引导学生用爱心经营生命、思考生命方向的教育之重要。
  《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已经把正确认识自我,处理好我与他人、与集体、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作为思想品德的目标之一(总目标分为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等目标),强调学生要热爱生命、自尊自信,形成自我调适、自我控制的能力。以教育学生热爱生命、磨砺意志、自尊自信、孝敬父母、尊重他人、热爱和平、陶冶情操等为主要内容的生命教育蕴含在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始终。如何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色彩,已是当前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成为思想品德课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五种教学类型着手,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一)访谈式渗透教学
  
  这是一种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学生从事具体的实际操作工作,借已掌握的技能和有关的直接知识、验证间接知识或综合运用知识于实践的教学活动。教学方法以实践为主,以学生感知为辅,教师尽量为学生提供实践与感知的机会。让学生走向社会,通过调查、观察、访问学会与人交往,能够运用掌握的事实来生动、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其实际工作能力,增强团队精神。但组织学生调查、观察、访问时,教师必须强调学生做到两点:一是被调查、访问的单位、个人或事物,要力争具有典型性。二是对在调查、观察、访问中获得的材料要及时进行整理,做到抓住实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其活动过程为:事先拟好调查、观察、访问提纲,确定被调查观察访问的单位、个人或事物,要力争具有典型性,对调查、观察得来的原始材料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做好归纳整理工作。例如,在学习“了解生命”这一块内容时,笔者组织学生对校园中的植物标名称。在深入实践活动之前,就观察的目的、内容、方法等,做了专题讲解。由于学生具有了相应必备的知识,能够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获得生动、鲜活的第一手材料,再与书本理论相结合,就能探索到校园中很多的生命痕迹,充分感受到生命的存在及生命的蕴意。他们给校园中的大部分植物都标了名称,而且还得到了学校的赞同,把学生所标植物的名称都立了一个名牌,从而让更多的学生了解校园中这些鲜活的生命。
  
  (二)查阅式渗透教学
  
  这是一种让学生通过查找报刊、图书、网络等途径,掌握一定的事例、数据、图文等资料,用教材中的理论或自己的观点,分析说明某一理论、观点或实际问题的教学活动。它实现了课堂内外的活动有机结合,让学生学会寻找信息源,从多种渠道中获取、分析和利用信息。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是从事学习、研究工作的一种重要方法和思维能力。
  其教学活动过程为:确定主题—布置搜集信息的任务—整理并展示信息—研讨、分析信息—得出结论或引发思考。例如,进行《在挫折中奋起》教学前,首先布置全班学生搜集古今中外有关对待挫折的名言,搜集伟人名人不畏挫折走向成功的事例。再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有针对性地选择,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故事、发明大王爱迪生发明电灯的艰难历程两个典型性事例应用到“对待挫折的态度不同的原因”的讲解中,引导学生分析得出:他们之所以战胜挫折,最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分别有正确的生活目标、丰富的生活阅历和正确对待生命、珍爱生命的态度。
  采用这种方法要注意的是:①所收集的材料要有实用性,能充分地说明问题,防止材料与内容脱离。②所收集的材料要有真实性,能可靠地说明问题,防止为完成任务而捏造虚假的材料。③所搜集的材料要有典型性,能强有力地说明问题,防止“胡子眉毛一把抓”。
  
  (三)再造式渗透教学
  
  这是一种充分调动学生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通过自己的想象积极思维进行再造的教学活动,由学生自己设计、制作与思想政治教学内容相关的作品,使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学会思考、理解与掌握知识。这种再造式活动可以是编写小报、编写倡仪、课文插图制作、创作诗歌、创作小品、写想象小作文等。
  其活动过程为: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积极想象—重新设计作品—成果展现。例如,在学习“保护生命”这一块内容时,结合“珍爱生命,安全第一”为主题的安全教育活动,要求学生为这次活动设计以 “安全教育”为主题的黑板报,以期通过学生的自找自写活动,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防范意识,提高学生对生命重要性的认识,进而提高他们保护生命的意识。这一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大大提高了思想品德课的实效。
  再造式活动的特点是难度较大,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经验基础。为此,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的想象力,以自己已知的、个别的、具体的、贴近的知识出发,用文学语言赋予情节进行再造,把思想政治教学的内容从感性形式表现出来。因此,这类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形成将设想付诸实施的实践能力,同时在活动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
  
  (四)情感体验性渗透教学
  
  此类活动是指利用一切教学手段,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气氛,用名人的故事、漫画、小品及学生自己身边的人和事等实际情境的设置,以境生情,以情生情,丰富并升华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使之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达到“不发而教”的境界。
  其教学活动过程为:根据特定的情感目标创设情境—体验、交流、讨论、感受—总结内化情感。例如,在学习“尊重生命”这一块内容时,为渗透一种感恩的意识,让学生学会感恩、学会沟通、交流和尊重他人、尊重生命,可以设计“学唱《感恩的心》和感悟文章教学”这一体验情境,从而提升学生对生命尊重的意识。
  这种活动形式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坚持了知行统一的原则,是一种实效性强、深受学生欢迎的教学形式。在进行这种渗透教学时,要注重两点:一是必须选准、选好体验的情境。可通过学生自主地去捕捉有利的情境,也可由教师有意提供或创设有关情境。二是要注重组织学生对所产生的感悟、困惑等进行总结、交流。
  
  (五)专题式渗透教学
  
  此类活动是通过教师指导学生,模拟学者的研究方法和过程,针对社会现象和时政要闻的评述撰写小报告和小论文,使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其活动基本程序如下:
  
  例如,结合教材中的重要内容,结合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结合国家正在发生的重大事件,适时开展专题活动。使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在活动中深化所学知识,在活动中接受教育。如在学习“了解生命”这一块内容时,笔者抓住学生在青春期对生理、心理上的好奇心这一契机,在学生中开展了一个“我对自己有多了解”的调查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己去了解自己身上的各种生理、心理现象,以打开他们心中的对自己的好奇感和神秘感,从而更正确地对待自己,更有利地尊重自己的生命、保护自己的生命。再如,在学习“尊重生命”这一块内容时,让学生去参观学校举办的“珍爱生命,拒绝毒品”的图片展,从视觉上去感受生命的脆弱,从而提高学生对生命保护、对生命尊重的意识,并进而让学生形成感性上的认识。
  这些活动综合性强,难度较大,可以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练习过程呈开放学习态势,实际上是一种学科内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时先由教师选择适合与学生思维及知识水平相适应的专题(或课题)。学生为完成活动,需调查材料、归纳分析、思考解决问题才能作出结论。这种探索问题、寻求知识的方法,实际上是教学生会学,培养他们独立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渗透生命教育,只有师生合作、思想统一、从我做起,才能使每一位学生都树立起强烈的生命意识,认识自我、调适自我、发展自我,珍惜、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关注自然、保护环境,创建自己美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