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8期

小学语文课外作业设计浅探

作者:张佳燕




  作业是教学活动的基本环节,而现行的语文课外作业都因作业量大、题型呆板、质量较低成了学生的学业负担。新的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课外作业的设置应为学生获得基本语文素养服务,要能彰显自主性,渗透开放性,讲究趣味性,注意层次性,注重实践性。笔者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经验,谈谈自己对课外作业设计的几点看法:
  
  (一)小学语文课外作业设计策略
  
  1.作业设计应多样化。传统作业设计形式单一,以书面作业为主。实际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教师要善于在学生活动中捕捉时机,设计灵活多样的作业内容。新的作业设计应可写、可读、可看、可操作、可玩耍,让每项活动增加目的性,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听、说、读、写与演、唱、画、做等多种形式相结合,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符合他们好奇、爱动、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把语文技能的培养与活动相贯穿,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参与学习。
  2.作业设计应兴趣化。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不用老师多讲,学生也会自觉认真地完成作业。要让学生有兴趣,教师设计的作业就应该灵活新颖,富有情趣,吸引学生。语文作业设计兴趣化,既要符合儿童心理特点,又要符合语文的学科特点。
  3.作业设计应层次化。研究表明,学生智力发展水平呈正态分布,智商的通常分布为:超常(130以上)和低常(70以下)约各占人群总数的1%,偏高(110~129)与偏低(70~89)约各占19%,智力中常约占60%。由于学习能力先天有差异,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发展就会受到遏制。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是主体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特点。因此,对不同水平学生的要求应各有侧重。如中年级写观察日记,对好中差三类学生要求各不相同。对好学生要求不仅能细致观察、具体描写,还要表达出一定的喜爱之情;对中等学生,要求细致观察、条理清晰、描写较具体;对差生要求仔细观察,能比较有条理地抓住主要特点,写一段话就可以了。
  
  (二)小学语文课外作业设计形式
  
  1.分层选择式作业。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可现实的教学却往往表现为整齐划一。一样的作业内容,一样的作业要求,使差生越来越差,优生又得不到发展。教师要正视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在作业布置上也能真正体现“因材施教”,分层设计不同难度的作业,让学生选择。先布置“保底”作业,就是班里人人都要完成的作业,它是本学段学生学习的底线。如常规作业中提到的每天20分钟看课外书,每天背一句格言或谚语、歇后语,每周积累一首古诗等。再布置“自选”作业,即教师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作业,在学生统一完成保底作业后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如学了儿童诗《请求》一文后,可设计如下作业供不同程度的学生选择:①回家将《请求》这首诗背诵给家长听;②写一篇短文,向爸爸或妈妈说说心里话;③模仿这首诗的写法,把你想对爸爸、妈妈说的心里话写成一首儿童诗。保底作业可以使每个孩子都能基本达到学段要求,自选作业则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这样,注重了学生的层次性,使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示,都能尝试到成功的快乐。
  2.实践体验式作业。新课程非常重视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提倡学科之间的整合。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如学了《院子里的悄悄话》后,可以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进一步了解年轮的三个作用;学了《火烧云》一课后,让学生利用傍晚时间观察火烧云的变化。再如,饲养一种小动物或种植一盆花,观察动物的生活习性,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并要求学生把这些记录下来。可写成日记,画成图画,编成谜语、歌谣,甚至是诗歌、童话。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符合他们好奇、爱动、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实践体验式作业不仅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获得了直接经验,取得第一手材料,还实现了学生认识的第二次飞跃,把获得的知识和经验用于实践,指导实践,在实践中运用知识,自主思考,勇于创新。
  3.阅读欣赏式作业。“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只有经过大量的阅读实践学生才能形成较高的语文水平。教师可采用课内外结合的方式,在作业布置中适当地渗透阅读任务,积极组织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拓展阅读空间,让学生走进自己的读书世界,在阅读中欣赏美景,体味不同情感,感悟人生。如二年级学完《识字学词学句3》认识了8种树木后,可选择《木棉树的种子》《迎客松》《圣诞树的来历》给学生读。另外依据学生年龄特点,把《格林童话》《中国民间故事》《十万个为什么》等书籍推荐给他们。这些文学作品都是课文的原著或与课文内容有联系的优美的散文、诗歌,学生因为有了学习课文的经验,阅读兴趣也更加浓厚。通过这样的阅读欣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语感,而且为学生建立了审美标准,提升了审美情趣。
  4.面向生活式作业。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也处处要用到语文,生活中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语文教育资源。新课标也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课外作业中,可布置学生有选择性地收看《新闻联播》《科技博览》《动物世界》《焦点访谈》等电视节目,让学生通过听广播、看电视、上因特网,利用现代视听手段拓展语文学习的渠道,丰富视野,关注社会生活。春节期间,让学生摘抄、搜集春联,对比赏析;布置学生从广播中、电视上、报刊里和街头上搜集广告用语,再自己尝试为某种产品拟广告……这样一些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作业,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还能引导学生在学语文、用语文的过程中关注身边的生活,关注社会,关注大自然,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实践证明,学生对完成这些内容开放,形式多样,富有情趣,贴近生活的语文课外作业更有兴趣,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有明显的提高。彻底改变过去那种机械、枯燥、繁重的作业形式,还学生以自主、生动、充满智慧与情趣的作业,实现师生共同成长,应当是我们共同探索的奋斗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