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8期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含蓄教学

作者:谢世菊




  素质教育和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是:传统教育重知识传授而轻能力培养,素质教育重能力培养。因此,传统教育观念认为能明明白白地给学生传授知识才是一位好老师。今天,素质教育成为了主旋律,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做好含蓄教学和素质教育呢?
  
  (一)含蓄教学法的美学机制
  
  含蓄是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学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艺术,但它主要偏于语言艺术的范畴,含蓄幽默是语言艺术的较高层次的美学特质。从古到今,不少流传千古的诗、词、散文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含蓄。如杜甫的诗、李清照的词、白居易的散文,都重含蓄。诗、词、文含蓄才耐读,才能使读者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回味。同样,学生听课,如教师讲得太过明白,就如同饮白开水淡而无味,极易淡忘,如适当加以掩饰,来点含蓄,印象会更深刻些,理解也更透彻些。
  
  (二)含蓄教学法与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的涵盖相当广泛,其精髓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素质教育以学生为主体,但不是不要教师讲,只是与传统教育的“灌”不同,而是以导为主。“导”的方法多种多样,不论怎样“导”,目的都是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自学的习惯和能力。在“导”中运用含蓄教学法,会激发学生兴趣,坚定学生解决问题的决心,同时也给教师提出的问题增加一份包装,增加问题的梯度,能无形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使学生在联想、想象、批判、发散等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
  
  (三)含蓄教学法的具体操作
  
  含蓄教学法作为素质教育的配套工具之一,它既可大到整篇文章的教学设计,也可小到字词的教学落实,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具体地讲,可分以下几种方法:
  1.“润物细无声”法。思想教育是语文课的重要任务,思想教育的方式灵活多样,太直露的方式不算好办法。最好的办法是含而不露,即所谓“润物细无声”,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感情熏陶。如上自读课《到五月花烈士公墓去》这篇小小说时,笔者只讲小说的主题,讲也只讲了三句话,第一句即是叫学生读课文,以《我随罗市长到五月花烈士公墓所感》为题写一段感想。学生写好后在班上念,念后讲第二句:“你同意罗市长的话吗?”学生有的同意,有的不同意,展开激烈争论。这时讲第三句话:“你为罗市长着想,可以不同意他的话;为全体人民着想,就同意他的话。只要你的出发点是善良的,都是好的。”同学们自觉地鼓起掌来。
  2.含糊不清法。学生回答效果肯定有好有差。如果表扬好的,否定甚至批评差的,就会形成鲜明对比,打击了差的。因此,对差的要鼓励、启发;对回答不够完全或不够明确的,可以含糊地给以评价,以启发思考。如一位同学在学习《杨修之死》一文时,回答“为什么曹操要一等再等,等到杨修有动摇军心之过时才杀他”这一问题。一位同学答道:“曹操这才找到一个合理的借口,不然别人就说他这个‘我知道’这个‘是狠毒’之类的意思。”这种含糊的回答效果不算好,不宜肯定,但也不要否定。可借用他人回答,评价说“答得还算这个”,“这个”即“可以”。
  3.欲言又止法。学生听老师讲课,习惯了老师一气呵成,如果讲到中间或只讲个开头就停下来,必然引起学生的疑惑。教师应抓住疑惑,使问题显得“欲抱琵琶半遮面”,像新娘头上的头巾、魔术师的盖布,让学生产生一种着急心理,更想知其详尽底细,教师再引导、讲解,效果就会事半功倍。如讲《白杨礼赞》中“刻画白杨树外形”一段时,先请一位同学读了,接着提出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要如此细致地刻画白杨树的外形呢?”同学们显出沉思状。于是问:“去掉这一段行吗?”然后接着讲白杨树的精神,有位同学提出问题:“谁说白杨树有些精神呢?我觉得是作者强加的。”此时可借机回过头来讲外形,同学们很轻松地就理解了本段的铺垫作用。
  4.不置可否法。学生的知识是有限的,对他们思考问题、回答问题不能要求过高,只要肯动脑筋就好。有时可以故意提出一些答案不很明确、他们不易做出一致回答的问题,教师只作点拨,不明确答复,使他们更努力地去领会、去探索。如《从甲骨文到微缩图书》一文中,讲到了“册”字。笔者在黑板上写出来,问同学们:“这个字用什么造字方法?”有的说是象形、有的说是会意。笔者让两个同学分别回忆了什么是象形、什么是会意之后,问“册”是不是物,大家异口同声地答“不是”。此时如果说:“不是物怎么象形呢?”“册”是用一根绳子穿上写字的竹片或木片,是两个意思的组合,就显得太直露了。因此,笔者没讲这些,结果过了一段时间再问“册”字的造字方法时,大家都能自圆其说了。
  5.放任自流法。有些问题,答案很难确定,或者不止一个,如果硬要说是什么不是什么,就难以解释原因。这样做既禁锢了学生的思维,也不一定可靠,不如由学生自己做主解决。选择两组智力、口头表达能力较相当的有对立意见的同学,让他们展开辩论,如果谁取胜了,就可以承认他们的观点。如果不分胜负,就同意双方观点;这样做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能力,还活跃了课堂,辨论双方都没丢面子,还可以在课后继续争论,。
  
  (四)使用含蓄教学法应注意的事项
  
  1.要适度,要让学生通过思考后能猛然领悟,不能太难懂,使学生产生畏难心理。
  2.要适量,不能每一堂课的每一个知识点都含蓄,要适当穿插,不然影响学生的正常思维。
  3.要适时,有些问题可含蓄,有些就不能含蓄。如果本来就是课文的难点,再去不适度地含蓄,学生就不得要领了。此外,语法教学也要少用含蓄的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