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8期

一次探索性作文课改实录及思考

作者:宋亚刚




  农历正月十四,一场瑞雪俏然降临冀南大地,这一天也是学校开学的第一天。可能是下大雪的缘故,教室里的学生稀稀拉拉,没有来全。我望着他们瑟缩的身影,种种思绪涌上心头:课改的春风阵阵吹来,我们的校园已不是“涛声依旧”,老师们一直在探索着、尝试着课改的各种方法,但也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方案,“春风”还没有完全度过“玉门关”。今天,这外面飘舞的雪花和粉妆玉砌的世界,不正是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审美、思维、写作等综合能力的好机会吗?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我于是决定再“红杏出墙”一次,做一回大胆的尝试,带领学生到银装素裹的雪地里“潇洒走一回”。
  上课铃响了,我走回讲台,对学生说道:“同学们,天赐良机,穿好衣服,让我们一块赏雪去。”同学们似乎没听懂我的话,依旧呆呆地不动。他们早已习惯了“三点一线”的生活方式。虽然上课有各种形式,但上课时间出去“放鸭子”,简直是天方夜谭。我又郑重地重复一遍,同学们才如梦初醒,教室里一片欢腾,他们雀跃而出,奔向操场。操场上,雪花漫天飞舞,铺天盖地,似乎想把整个世界吞没。同学们刚刚被点燃起来的热情之火顷刻熄灭了。为调整同学们的情绪,活跃一下气氛,我不禁有板有眼地来了句戏文:“好一派北国风光啊!”同学们终于露出了难得的笑容。我启发道:“雪是大自然的杰作,美的精灵,今天我们有幸一睹她的芳姿,让我们敞开心扉,用双眼去认真观察,用双耳去仔细聆听,用心去深切体验,实现与大自然的对话,或许会寻觅到一片崭新的天地。”同学们三三两两分散开了,但给我的感觉这些孩子却象一群木偶。立春已过,天气并非奇寒,但孩子们的热情与激情还没有迸发出来,一切都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我身先士卒伸出双手努力捕捉那飘舞的雪花,一任思绪雪花般飞扬,我的神情是庄重而又严肃的,学生们也模仿起我的动作来,渐渐地,操场上终于热闹起来了:他们在追逐、在嬉戏、在静思、在默想。
  二十分钟过去了,我让他们随便谈点感受,不拘形式,不限内容。学生回答尽管热热闹闹,但内容特单一,无外乎“冷”、“白”之类,只停留在事物表面的基础之上。看来仅仅恢复学生身体的自由,给他们体验的机会还不够,更重要的是打开他们幽禁已久的心扉,启迪学生的心智与灵感。我动情地说:“雪这白色精灵,历来是作家、诗人笔下的宠物,她触发了作家、诗人的灵感和无尽情思,同时也撩拨着青春少年的心绪。她让我们对未来充满了憧憬与向往,风花雪月里有多少感人至深的故事在我们心中荡气回肠,又有多少至真至善的人生哲理使我们刻骨铭心。首先让我们梳理一下我们学过的相关知识,然后让我们伴着飘舞的雪花,乘着作家、诗人飘飞的思绪,展开我们想象的翅膀,跨越时空,放飞我们的文思,营造一个属于自己的艺术天地。同学们可以自由结合,相互启发,相互配合。通过我的“启发诱导”,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的同学在高声吟咏着《沁园春·雪》《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湖心亭看雪》;有的载歌载舞唱起了《我爱你,塞北的雪》、《2006年的第一场雪》;有的活灵活现地演起了《白毛女》、《窦娥冤》选场,有的眉飞色舞地讲述着童年雪地里发生的趣事;有的凝神构思着一幅雪景图。一切都因为有了真实的情境,而显得那样丰富而又精彩。学生的知识和创造潜能得到了充分释放。
  一节课即将过去了,同学们余兴未尽,还沉浸在欢快与愉悦之中,但热闹过后更多的是理性的思考。我借机说:“结合这节课,请同学们谈一谈自己最想说的话。”
  生1:童年的心就象这漫天飞舞的雪花一样自由自在,现在我依然爱雪,在这大雪飘舞的情境中,我虽然没有了雪花般自由的童年,但大雪是我成功的希望。
  生2:有人把雪比作美丽的化身,我却独不爱雪,因为她似乎在粉饰甚至试图掩盖人间丑恶,她是虚伪的。
  生3:我驻足、回首,审视自己身后那串串脚印,那么清晰地展现在我面前。我第一次感到抬起的脚不能轻易落下,需要认真走好人生第一步。
  生4:雪的冷酷、肆虐,丝毫压迫不倒、磨折不了傲雪的青松,我们不是需要一种“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精神吗?
  实在精彩极了,“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多元化思维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苦苦寻觅已久的境界终于呈现在眼前。我趁热打铁:如果同学们喜欢的话,不妨把自己的感受写成一篇文章与大家分享,当然还可以配上一些精美的图画,使你的作品更加充满诗情画意”。得来全不费功夫,同学们迅速跑进教室开始了自己的创作。
  我不敢断言这次即兴作文学生的水平即刻会有质的飞越,但自认为这是一次成功的探索。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1.注重体验,诉诸真情。
  新课程理念认为:“学生自身眼、耳、鼻、舌、身、心的互动,是学生个体的内部加工性互动,其目的是消化吸收。”这正说明了自身体验的重要性。“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师要努力开发语文教育资源。笔者正是充分利用雪景这一自然景观,让学生去自由观察、体验。活动之初,不提及作文,不要求学生刻意做些什么,以免给学生“兵临城下、画地为牢”之感,限制了学生观察思维的空间,最后简单地“为文而文”。要在活动中让学生自主地去观察、体验、感悟直至升华,这样学生的作文就有了鲜活的内容,有了真情实感,有了真知灼见。因为愈是体验的,才是真实的;唯有真实的,才是感人的。
  2.调动激情,提高悟性,塑造灵性。
  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有一误区,认为只要多写多练,就能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勤学苦练固然重要,孰不知长期的个性压抑,泯灭了学生的创作激情,窒息了学生的生活感悟和文学才能。他们面对缤纷多彩的大千世界无动于衷,表现在作文中就是人云亦云、千篇一律、无病呻吟、苍白无力。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活动中,首先要逐步激发起学生沉寂已久的激情,在轻松愉悦中让学生自由整合自己的知识储备,为创造打下基础。然后在学生了解事物表象的基础上,诱导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地去体味感悟,产生联想进而想象,彻底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一旦插上想象的翅膀,心中就会跳跃着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意象,学生的才思才会飞扬起来,达到不吐不快的理想境界。然后再让学生为文,已是水到渠成,
  课改是艰辛的,不会一蹴而就,也不是仅凭一份热情与冲动,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汗水,更多的智慧,才能铸就教育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