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8期

浅谈如何“简简单单”教语文

作者:张 毅




  小语教育专家崔峦老师曾多次指出:“语文教学一定要删繁就简,要返璞归真,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简单,指的不是省事,不是草率,而是教者深入教材“潜心会文、披文以入情”后的“厚积薄发”。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简约教学内容,而且要简化教学环节,这样才会有利于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和体验,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一)立足文本,抓住文眼
  
  针对语文的教学特点,恰当整合教材,科学运用教材,有时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对于一篇具体的文章,可以寻找文章的“文眼”,“牵一发而动全身”,即抓住重点句段,把文章内容重新整合,这样教学既有较大的涵盖性,又更加精炼简洁,节约了大量的时间,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教学《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笔者打破了作者的叙述顺序,紧紧抓住文眼“发愤”二字组织教学,引发学生对生命价值进行思考。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原因有两个:“父亲的临终嘱托”是外部原因,“人活着,就要活得有价值”是其内部原因。在教学中,抓住写他“发愤”的重点句,引导学生品读感悟。文中写道:“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
  一读感受司马迁的不屈的精神。“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史记》还未写成,就这样死去,“不是比鸿毛还轻。”在“生”与“死”的十字路口,他终于选择了“生”,“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这就是他为什么要活下去的理由。为了《史记》,他忍辱负重,废寝忘食,经过13年的发愤写作,终于完成了这部52万字的辉煌巨著——《史记》。这部前无古人的著作,几乎耗尽了他毕生的心血,是他用生命写成的。
  再读理解这段话是怎样借人物的心理描写来体现其精神的?作者对人物细腻的心理活动描写,使我们真切地体会到人物的心理变化,一个鲜活的伟大形象——司马迁凸现在我们的眼前。他留给后代的仅仅是一部《史记》吗?不,还有他的精神,他的精神和《史记》一起变成了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三看插图写话。引导学生看这部分的插图,笔者设计了这样一题:从书房的陈设你可以看出什么?从司马迁的动作、神情可以看出人物的心理怎样?请合理想象,写出你看到的感人画面和你的感受。
   这些教学设计,全围绕“发愤”二字展开,既涉及人物的分析、主题的理解,又给学生练笔的机会,省去了教者串讲课文的时间,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品读课文,领会文章的情感。同时培养了学生语言实践的能力,对司马迁的精神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对生命的价值也有了一定认识。
  
  (二)本色语文,提高素质
  
  《夹竹桃》这篇文章以优美的笔调和丰富的想象向我们描绘了一幅充满雅致的场景。夹竹桃从春到秋欣欣向荣的韧性,引发了我们无限感慨。月夜下作者的奇思妙想,又向我们展现出另一个美妙无比的世界!在教学中,笔者进行了以下尝试,现摘录部分如下:
  师:月夜下的夹竹桃引起了作者无限想象,大家已经通过朗读充分感受到了那份想象的美妙,现在谁能由想象联系到作者本人,谈一谈你对作者的认识。
  生1:我觉得作者是一个充满才气的文人,他所想到的墨竹图高雅绝妙。
  生2:我觉得作者是一个非常风趣的人,他的想象多有趣呀!亚洲、非洲、大海、海轮,非常吸引人。
  生3:作者善于观察生活,是一个心思非常细密的人,夹竹桃、夜蛾、小虫子在他的笔下都闪现出了灵气。
  师:同学们的分析非常精彩,夹竹桃固然值得赞扬,但是我们不能忘了,是作者细致的观察、大胆的想象、高雅的情操赋予了他更多的魅力。现在,你们能用自己的智慧来对夹竹桃的影子进行独特的描绘吗?
  生1:我幻想它是空中漂浮的朵朵云彩,在那一望无际的天空中,偶尔会有小飞机飞过,它其实就是小夜蛾。
  生2:我幻想它是草原上的蒙古包,我就真看到了广阔的大草原,瞧!几只小虫子经过,它们就是草原上悠闲吃草的羊儿。
  生3:我幻想它是那遥远而神秘的星球,在那充满无限遐想的宇宙中,萤火虫飞来了,一闪一闪的,正是那忙碌不停的宇宙飞船吧。
  这一课,没有使用媒体的演示,也没有穷尽所谓的“人文情感”的东西,但在这简单平凡中有五个训练层:对夹竹桃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对文本给予了高雅的欣赏;体会了句子的含义;畅想了美好的画面,拥有了自己的想象创作;表达了心中的感情。这样,学生的语言得到积累,理解得到加强,想象得到拓展,情感得到升华。
  
  (三)巧设作业,实用有效
  
  一篇课文学完后,教师应该设计一些相关的作业,以起到巩固、强化、拓展的作用。一般地,教师都是让学生抄写词语,或抄课文,或默写有关段落。这样的作业,做一点还可以,做多了学生则感到很“腻”,往往疲于应付。因此,不妨把作业改为扩写某一段落,或缩写某篇课文,或改写课文,或充分利用课本资源,进行片段练习。当然,应根据具体课文而定,注重是否实用有效。学了《嫦娥奔月》后,笔者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目:“假如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遇上了美丽的嫦娥仙子,他们会说些什么呢?请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写一段对话,注意人物说话时的表情、动作、神态以及人物的心理活动。”结果发现不少同学写得很有新意,如有一同学这样写道:
  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小心翼翼地在月球走着,忽然,他看见从云雾中走来一个人,不觉心头一惊:莫非她就是嫦娥,怎么这样忧伤?便走上前去,关切地问:“你是嫦娥?现在后羿不在你身边,你过得好吗?”
  “我是嫦娥。哎!真无聊,在这里只有玉兔陪我。”嫦娥伤心地说。
  阿姆斯特朗安慰她说:“不用担心,不久我们将在地球和月球间架起一座桥梁,好让你常回家看看,也让地球人到你这儿做客。”
  嫦娥抚摸着怀中的玉兔,高兴地说:“那太好了,到时我会做各种月饼招待他们。现在地球人生活怎样呢?”
  阿姆斯特朗忧虑地说:“地球人生活越来越好。可是,由于人类不合理使用资源,许多地方都在闹‘能源危机’,土地沙化也很严重。地球并不像你离开家时那样可爱。”
  孩子们的语言虽然有些稚嫩,但通过练笔,不仅让他们更加理解了课文内容,认识到现代科技的发达,而且培养了他们的想象能力和环保忧患意识,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非一朝一夕就能出成效。因此,广大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课程资源——文本,把课上得简单一点,实在一点,注重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这样才会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让语文教学返璞归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