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8期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

作者:司秀娥




  朗读训练是一项不容忽视的阅读基本训练,是眼、耳、脑多种感官共同参与的活动。加强学生的朗读训练,有助于训练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智力,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由此可见,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手段。
  
  (一)让示范朗读起到应有的作用
  
  朗读训练是师生参与的双边活动。教师的示范朗读,可以融情于声,把书面语言变为口头语言,并声情并茂地感染学生,创设富有感染力的语感氛围,从而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的范读与听录音不同,教师可根据教材的情况,结合学生的实际,在读时给学生以提示、暗示。当读到要求学生掌握的字词时,在这些词前稍为停顿一下,或读重一点,以引起学生注意,强化记忆。当读到新词及难理解的词、句、段时,教师可以用平缓稍低的语调给予适当提示、简释,帮助学生揣摩教师是怎样读的,感情是怎样变化的。
  
  (二)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循序渐进是教学的一般原则,朗读教学也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逐步提高要求。各个年级段的要求应各不相同,低年级小朋友可以有感情的朗读《小小的船》,但他们不可能读出《在大海中永生》的悲痛和《船长》的惊险、紧迫。教师在指导时要根据学生朗读能力的形成规律,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考虑到学生在各个年龄层上表达能力的差别,给予适当指导。另外,在对学生朗读进行评价时,也不能以成人化标准来衡量,应注意儿童的理解能力与成人的差异,就每次训练的要求来说,也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三)朗读训练中,教师的指导要“精”
  
  在朗读训练中,教师的指导要“精”,学生的练习须“多”,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教师的精心指导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①选取指导的训练点要精当;②训练要求细致、精要,每次训练应有一个侧重点,不可贪多求全;③训练的过程需精心设计,尽量避免朗读的随意性。教师每一次指导学生朗读,都要考虑到朗读训练的要求、指导方法、读后如何进行评价等。学生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基本上把握了朗读的方法、技能,就应把读书的权利还给学生,保证他们有足够的时间来进行练习。教师精心指导训练有法,学生勤奋练习领悟得法,朗读水平一定提高很快。
  
  (四)把握文章的情意点、形象点、韵律点
  
  小语教材中的课文大都具有情意性、形象性、韵律性等特点,在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时,如果能善于抓住这几个特点,就会取得以点带面,事半功倍的效果。
  1.寻找文章的情意点,把握文章的朗读基调。每篇文章都集中反映作者的一份情感,教师指导学生朗读,需找准文章中作者的情意点进行训练。这样既节约时间,又指导到位,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例如,在教《在大海中永生》一文时,教师先让学生听录音,听过后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一个字说出作者的感受,学生一下子就找出了“痛”字,这样文章的情意点便找了出来。这时,老师告诉学生:文中的景物都蕴涵作者的这份“痛”之情,再让学生读,学生都能准确地把握住文章的基调,读出呜咽之声、痛心之情。
  2.把握文章的形象点,指导学生析读。教材中课文的语言大多是准确、鲜明、生动的,在进行朗读训练时,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抓住一些关键性语句,把握个别用词特别形象的地方进行训练,让学生既知晓文章遣词造句的准确、形象,又能在朗读中据以传情达意。例如,“……林冲只好也从地上拿起一条棒来说:‘请教了’。洪教头恨不得一口吞了林冲,便把棒在地上猛敲一下,冲向林冲。……”这段话中,“只好”、“吞了”、“猛敲”、“冲向”这组词用得非常形象、准确,这里“只好”表明了林冲被迫应战的谦让精神,而“吞了”、“猛敲”、“冲向”则可以看出洪教头的傲慢、心急气盛。学生一旦抓住了这些重点词练习朗读,整个句子便读得有声有色。
  3.紧扣文章的韵律点,指导学生品读。佳作中的许多语言具有动人的旋律,这种旋律由声调的高低强弱、音节的整齐匀称和语句的轻重缓急等因素构成,它给人们以抑扬多变、和谐悦耳的音韵之美。这种感受必须通过吟诵品味才能体味,学生一旦抓住了这些韵律点,可以由此及彼地读好全文。如“还有一些泉声忽高忽低、忽缓忽急,忽清忽浊,忽扬忽抑,是泉水正在绕过树根,拍打卵石,穿越草丛,流连花间……”这段话的音节基本一致,排列整齐有序,读起来朗朗上口,整齐匀称的排列中又有参差,形成了抑扬、悦耳的节奏美。指导时,让学生细细品味、慢慢吟诵,根据语句的内在韵律,抑扬顿挫地读出这一部分。
  
  (五)演读与感悟体验
  
  小学语文新教材中有许多故事性很强的课文,如《称赞》《纸船和风筝》《小鸟和牵牛花》、《回声》等这样的文章适合于学生的表演。可以让学生担当课本剧中的角色,进行绘声绘色的表演。学生通过对文中人物说话的语气和表情进行模仿,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有了理解。再回过头去朗读课文的时候,他们就能很好的把文中的感情表达出来。一开始,学生有可能顾此失彼,注重了演的形,却忘了说。这时,教师应让学生自由地练习,充分地交流讨论,反复地比较和揣摩,不断地提高认识、加深理解。而学生一旦充分理解,且又经过反复练习形成了技能技巧,确信自己有能力达到熟练自如的朗读时,自然会跃跃欲试。此时激发学生创造性地朗读,如表演读、诵读就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总之,一旦抓住了文章的特性,找准了文章的出发点、着力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朗读指导,就可以牵一“点”而动全“篇”,并由课内“指导”而延伸为课外“自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