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8期

巧设特色作业 促进学生发展

作者:李秀英




  在课改实验中,特色作业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这里所说的特色作业就是非常规作业,例如画一画、编故事、量一量、数学日记等。如何让作业成为学生学习、创造、游戏的乐园,成为学生展示个性的平台,从而真正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呢?下面谈谈笔者在低年级数学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感悟。
  自主型作业、操作型作业、创编型作业、鉴赏型作业、调研型作业等都可以称为特色作业。这些作业形式打破了传统重复、枯燥无趣的文本作业形式,出现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新颖的个性化作业。如今个性化作业已经走进了孩子们的生活,作业不再是让学生们进行简单的抄写、机械的记忆,更多的是要关注学生们个性的彰显,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的全面发展。
  
  (一)特色作业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特色作业通常可以根据学生自己的喜好,设计成自己喜欢的样式,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所以学生很愿意去完成,而且充满兴趣。如在教学完“排列问题”,笔者设计了操作型作业“小小服装设计师”:小朋友们,学完了“排列问题”,你是否感觉得到图形排列的美妙,想动手摆摆吗?下面几件衣服,请先涂上颜色,有几种搭配方式,请你贴在方格里。
  第二天早晨,孩子们高兴地交上了自己的作业,还一个劲儿的问:“老师,我的服装设计的漂亮吗?”“老师,我搭配的合理吗?”看着这一摞色彩漂亮的作业,笔者感觉到孩子们真的很喜欢这样的作业,而且很用心地完成了。接着,笔者又组织学生鉴赏作业,交流剪贴经验,欣赏好的作品。每个孩子脸上挂着自豪和喜悦的笑容,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都体会到了成功的乐趣。
  
  (二)特色作业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特色作业因为不拘泥于形式而给学生提供了很大的创作空间,学生通过自己的创编张扬了个性,展示了自己的特长。特色作业有的要求可以使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培养创新精神。例如,“纪录一分钟能干什么?”学生做的事情五花八门,充满想象力,记录的方式也让人想象不到,有的画表格,有的设计成一幅画。再如,学习完除法后,笔者设计了创编型作业,请学生用一幅图画或连环画故事或编故事的形式出一个用除法解决的问题,并在最后列式解答。学生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创编自己的作业,这样的特色作业给孩子们提供了创新的好机会。
  (三)特色作业可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特色作业大都需要学生动手操作实践。例如,学习了乘法后,一位同学在日记中这样写:“今天下午放学后,妈妈带我到超市买东西,我们买了4袋巧克力,每袋2元2角。买了4个面包,每个面包1元8角。又买了一袋面粉,23元6角,我是这样计算的,一袋巧克力和一个面包加在一起正好是4元,再乘以数量4,共16元,再加一袋面粉共39元6角,与发票上的一致。” 从这则日记笔者发现,学生在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探索数学规律,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乘法”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再如,学完“认识米、厘米”后,笔者布置了这样的作业:估计家里某些物品的长度,记录下来,再实际测量有多长,并记录。学生要想完成这个作业,就要自制表格,安排格式,综合运用统计、测量等所学知识。估计物体长度,发展估测能力,还要动手亲自量一量。学生在量一量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如尺子不够长等,通过解决这些问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四)特色作业利用真实的生活素材,使学习成为愉快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学生的现实生活中有许多的数学问题,需要我们教师用特色作业的形式充分发掘、利用生活中丰富的课程资源,使学生亲身体验到数学与现实生活中的联系。同时,使学生感到数学是有用的、有趣的,数学学习就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如在学习元、角、分知识之前,笔者布置了调研型作业,先让孩子们去超市调查各种商品的价格。学完新课,又布置了实践型作业“做算账的小能手”,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现在,笔者每一次看作业,心灵都有一种震憾,从中能体会到学生的进步和智慧。原来认为淘气的学生,往往在作业中体现的是多才多艺,完成也是最好的。因此,对学生的评价更客观了,也更全面了。
  特色作业延续课堂兴趣,充分展示自己的创新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变学习为乐趣。让学生发自内心去完成,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学习。给学生一些空间,一些自由,他们的潜能将会更充分的发挥,难怪学生都说:“老师,我每次完成作业后,都有一种成就感。”
  “特色作业——我们爱你没商量!”这是学生的心声,又何尝不是老师的感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