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8期

让自主之火点亮数学课堂

作者:刘正清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生学。”《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也强调:“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起学习需要,调动自身的学习潜能,进行自主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用自主之火点亮小学数学课堂,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一)民主平等,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
  
  要想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必须创设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上课是儿童和教师的共同劳动,这种劳动的成功首先是由师生相互关系决定的”。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就像一根彩带,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不仅使学生的学习动机由单纯的认知需要上升到情感需要,而且使教师由职业的需要上升为职责的需要、事业的需要。如果师生间的关系很融洽,那么学生就会由对教师的信赖转化为对学习的自主。在教师的民主领导下,学生较喜欢学习,自主性强。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作为与自己平等的人来看待,以人为本,构建民主、平等、互相尊重信任、互相合作的同一平台上的师生关系,使自己成为学生的学习顾问,倾听他们的意见和要求。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允许学生在思想、情感、行为上具有独立性和不可替代性,允许他们有独立的活动时空。尊重学生的创造性,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够成功。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动机和兴趣,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特点,创设情境,在课堂中运用直观形象和具体材料设置问题、故事等教学情景,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好奇,从而增加学习的兴趣。如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设计师生口算比赛:2+2= ,2+2+2= ,2+2+2+2= ,2+2+2+……+2= ,开始学生算得很快,和老师不分上下。算到20个2相加时,学生只算了几个2相加的和,笔者已把答案写在了黑板上。学生们都十分惊讶,一个个都非常想知道这是为什么,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再如,在教学“时分的认识”前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了“龟兔赛跑”的故事:小乌龟在钟面形跑道上不紧不慢地爬了一大格(1时),小白兔沿着钟面形跑道马不停蹄地跑了一整圈(60分),可裁判员却最后判定:乌龟和兔子跑得一样快。“啊?”(小朋友们都面面相觑)这个判定可令他们费解了:明明是小白兔跑得快多了,为何比赛结果却是不分胜负呢?就当学生们疑惑之际,教师适时引入教学:“这是怎么回事呢?通过今天的学习,小朋友一定能解开这个谜。”这下,学生们个个瞪大了小眼睛,专心致志地投入到时分的认识之中。短短的40分钟下来,几乎每个孩子都明白了时与分的关系。
  
  (三)开放时空,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主阵地,教师要在“放”字上做文章。
  1.在时间上“放”。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实验理论要求教师让每位学生在课堂上有1/3~2/3的时间独立学习,让学生从“学”的领域扩展到对“教”的参与。时间上的要求成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突破口。教学中,教师要力求精讲精练,尽可能地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使们他能有时间、有精力去自主探索,主动参与,学习自已所需要的东西,发展自已的个性特长。
  2.在空间上“放”。改变以教师讲述、提问为主的教学形式,放手让学生自己先尝试,利用旧知学习新知、探索未知,把提问题的权力还给学生。在组织形式上,采用个别学习与小组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扩大单位时间内学生自主活动的空间。如教“圆柱体的表面积”时,在学生提出“圆柱体的表面积应怎样求?与什么条件有关系”的问题后,教师首先不作任何提示,而是给予学生足够的思维活动空间,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大胆猜测,小组交流合作,提出解决策略,或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实验、验证,然后再看书释疑,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3.在内容上“放”。校园网的构建使学生的学习内容不再局限于有限的课本知识。信息化环境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需要,有选择地学习有关知识信息。这样拓宽了视野,开阔了思维,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教师则是学生实现自主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帮助者和合作者。笔者曾有幸听到一节题为“数字编码”的数学活动课,课堂上,教师没有过多的讲解,而是运用网络为学生提供了有关身份证号码、汽车车牌号、手机号码等大量信息资料,学生则利用网络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有选择地学习,并在教师指导下合作交流,可以获得常规课堂难以获得的信息量,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四)科学指导,使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
  
  方法是能力的核心因素,是完成学习任务的途径和手段,学生只有掌握了自主学习的方法,才能真正实现主动获取知识,才能当好真正的主体。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
  1.让学生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教师往往容易满足于学生的正确答案,一个问题几个学生回答,一个学生答对了,这个问题就算解决了。至于这个学生为什么能答对,别的学生为什么会答错,则一概不予探究。因此,学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次答对了,下次不一定能答对。尤其是当几个学生的结论存在不一致时,教师应该不失时机地启发学生:“你怎么知道的?你的思想过程是怎样的?”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有效地总结自己的学习过程,而且还可以在全班学生中起到交流学习的作用,使学生善于在学习中进行反思。
  2.引导学生自己寻找错误的原因。学生学习过程中总会发生这样那样的错误,这是不可避免的。而这些错误除了偶然的疏忽,通常有其心理上或思维上的不足之处。教师要研究学生产生错误的原因,然后引导学生自己先寻找并加以消除。学生能够找到错误的原因并加以纠正,那么就意味着已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例如,判断“把8根小棒分成2份,每份一定是4”这句话是对还是错,总有一部分学生认为是对的。于是引导他们用小棒摆图,使他们认识到把8根小棒分成2份,可以是4和4,也可以是 3和5、2和6、1和7。只有加上了“平均分”这句话才能成立,学生也在纠正错误的同时又学到了一种判断的方法。
  学生主动发展的潜能的是巨大的,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需要培养和提高。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学习、主动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