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8期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意识
作者:万国甫
(一)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只有爱学才会乐学。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做好数学知识的迁移工作,引导学生将注意力向课外转移,让学生从已有的现实出发,从具体的问题中抽象出概念。得到抽象的知识之后,再把它运用到新的现实情境中去,加强数学与客观世界日常生活的联系。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数学情境,激发学习情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例如,教学《轴对称图形》这节课时,笔者就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设计这样的谈话:“同学们,春天到了,美丽的昆虫飞来了。一只美丽的蝴蝶飞到我们的眼前(电脑出示半只蝴蝶),可它把自己的半边翅膀和半个身体藏起来了,你知道它的另一半翅膀和半个身体是怎样的吗?”学生们带着这样的疑问通过“感知—操作—体会”获取知识,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激情,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探索数学的热情。这种在课堂中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设置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数学的方法,不仅可以较好地唤起学生学习的内动力,也为在新的学习中培养学生比较、分析、思维和表达能力打下基础。
(二)注重培养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的意识
马克思曾指出:“一门科学只有成功地应用了数学时,才算真正达到了完善的地步。” 这一科学论断在一百多年的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中得到进一步的验证。有用的知识才有学习的必要,我们的教学就是要让学生感觉到所学的知识是有用的,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培养学生将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的意识,数学教师就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产生兴趣。例如,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商品打折一课,笔者先让学生收集实际生活中各种商品打折的信息,课堂中组织好学生的充分讨论和练习,课后根据自己购买商品的实际情况,进行打折前和打折后商品价格的比较,从而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服务于生活,数学是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真切体验。由此可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感受到数学确实可以解决许多实际问题,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
(三)注重学生数学知识应用意识的培养
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一要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用数学的思维去分析。如数学中的“数三角形的个数”(如图),图中有多少个三角形呢?可让学生先数以B为顶点的三角形有4个,这样一来以C为顶点的三角形还有3个……依此类推,然后相加就是三角形总的个数。这就是一种有序观察的方法。二是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知识去阐述问题,主要指用数学知识去说明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屋顶人字架为什么做成三角形、防盗铁门为什么成平行四边形、车轮为什么成圆形等等,让学生了解一些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三是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方式去分析问题。例如,教学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的由来时,可让学生先体会等底等高圆柱、圆锥的体积大小关系,再让学生实验、讨论,验证得出圆锥体积等于等底等高圆柱的1/3。那么是不是一定要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才有这样的关系呢?让学生实验证明:为什么要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才有这样的关系。四是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想去处理问题,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能使数学易于理解和记忆,有利于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如导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先把圆柱沿底面切成相等的两部分,再把两个半圆柱的底面分成若干等分,然后把它切开,拼成近似于长方体的图形。如果把半个圆柱的底面等分的份数越多,切开后拼成的图形越接近于长方体,这时长方体的体积就越接近圆柱的体积了。这部分内容应让学生体会到这是一种用“无限逼近”的方法来求得圆柱体积的。
数学知识的应用不仅可以使学生发现新的数学问题,发现数学本质,而且能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注重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并不断加以提高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适应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具体体现在当主体面临有待解决的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角度,应用数学理念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这种能力不是生来就有的,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学生自己在实际应用中不断提高。所以教学中教者要提供机会,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观察、思考,自己动手去解决我们身边的实际问题。如在学习利息问题时,仅仅满足于学生能够运用公式求有关利息的应用问题是不够的。为此笔者设计了这样的一题:甲乙两人不久前各向银行存入500元,甲先存一年定期,到期后连本带利又存了一年定期;乙直接存了二年定期。到期后你认为谁取回的钱多?通过这种题目的拓展,学生就会体验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从而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用数学的兴趣。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能将数学知识多与客观世界相联系,那么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就会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这必然会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教材中的问题多是经过简单化或数学化了的问题,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数学的思考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必须善于发现和挖掘生活中的一些具有发散性和趣味性的问题,让学生在思考这类问题的时候能够举一反三,学以致用,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灵活性以及解题的技巧,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数学教师要学会用数学的理念去观察,用数学的知识去说明,用数学的方式去分析,用数学的观念去处理身边的生活事务,开展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提高学生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