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8期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作者:程丰连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国要在21世纪的国际社会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和具有较强的竞争实力,必须培养出一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之一,也是《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的要求。创新能力包含很多方面,其中创新思维是其重点。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主渠道,每位教师都应利用好这一主渠道,在教学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下面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注重基础知识引导,改进教学方法
  
  学生要具有创新思维,离不开必要的基础知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获得,不应以教师的强行注入、 学生的被动接受为途径,更不能以教师忙于四处搜集习题、学生大搞题海之战为手段。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向学生展示基础知识产生的背景、思维的发生、发展过程、数学方法的应用,并使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感性上理解、吸收基础知识的精髓。要做到这些点,师生应提前做好准备工作。特别是教师在准确把握课本知识重点的前提下,应首先挖掘与教科书中知识点有关的生活背景材料,并理清从生活背景材料到知识点之间的思维发展过程,搞清楚其中蕴涵的教学方法。教师要督促学生提前做好预习,特别是让学生思考课本中的知识点与自己的哪些生活经验有关系,并尽量找到两者的联系。学生由于在学习时不感到陌生,从而锻炼了思维,在潜移默化中掌握了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导航员,使学生的思维过程不偏离本节的知识点,从而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教师一方面可把自己的思维与学生进行交流,向学生揭示其中的思维过程、教学方法;另一方面,教师可将学生考虑到的与本课无关的想法引导延伸到其他时间处理,甚至到其他科目上,使学生兴趣得到保护、思维得以延伸。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因为“疑问”能使学生心理上感到茫然,产生认知冲突,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在这个过程中才能实现创新。如果一个学生长期处于无“问题”状态,说明他思考不够,当然就无创新可言。可以说,创新始于“问题”,没有“问题”何来创新?因此,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要启发学生大胆提问。
  1.要培养学生敢于问“问题”。首先,用名人故事教育学生提高对“问题”重要性的认识。其次,要注意提高学生问“问题”的兴趣,消除学生不问“问题”、怕问“问题”的情绪,激发学生想问“问题”的欲望,锻炼学生敢问“问题”的勇气。教师要捕捉学生智慧的火花与灵感,推动学生不断发现和提出新问题,最终达到创新的目的。
  2.要教给学生问“问题”的方法。学生问“问题”是从模仿开始的,所以教师要做好问“问题”的言传身教,不仅要告诉学生问“问题”的方法,也要做问“问题”的示范。要站在学生角度去问“问题”,也可用以问代讲的方式进行教学。
  3.要适时解答学生的“问题”。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的各种问题,如果不给予妥善的解答,就可能损伤学生问问题的积极性,所以教师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适时的给予解答。当然,解答不是以教师给出正确答案为目的,而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阅读参考书,查阅工具书或者动手做实验,或者互相讨论。在学习中加强讨论、合作活动,不仅有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补充、相互帮助,还有利于学生学会合作、学会讨论,加强交流、增强整体意识,在整体中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发挥自己的创新才能。
  
  (三)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以致用不仅可大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激起学生创新的热情。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就是创造性的利用已有知识的过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新近所学的知识和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提出一些实际问题 ,使学生有意识地利用自己头脑中的知识对这些问题加以解决。这就要求选取对象应是学生熟识的事物。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途径很多,只要我们注重挖掘教材的创新因素,鼓励、启发、诱导学生多提问题、多质疑,把创新意识具体落实到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中,持之以恒,必能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目的,推动数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