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8期

突出学生主体作用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作者:郝海霞




   [摘 要]语文教学要突出学生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即要创设情境,以情激趣,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创造条件,培养兴趣,保证学生主体操练的时空;发扬民主,诱发兴趣,唤起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关键词]主体 兴趣 素质教育
  
  2001年,教育部制定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强调基础教育要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对教学提出了“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等要求。《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一定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经历获取知识的过程,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一)创设情境,以情激趣,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学习是一种积极的思维活动,而兴趣则是学习的动力,是发展思维的前提。大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如果说“知之者”是被动接受,那么“好之者”则是主动追求,而“乐之者”则已达到痴迷执着的状态。因此,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求知欲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教师必须依据教学目标,利用学生好奇、好问等心理特点,紧密结合语文教材本身丰富的感染力,激起学生寻根究底的心理倾向,促使学生的好奇心上升为求知欲,把“教”的愿望转化为“学”的内在需要。一旦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了,就能进入这种痴迷执着的状态,语文教学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恰到好处的课前导入则是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有效方式之一。在导入新课时,教师可根据不同课文的特点,采用图片、谜语、音乐、游戏等灵活多样的方法,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引导他们在兴趣盎然的良好精神状态中投入新课的学习。如教学《走一步,再走一步》一课时,出示图片“一个人攀爬在悬崖上”,问:“同学们都爬过山吗?或者有什么历险的经历?又是如何渡过难关的?”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小结。再问:“画面上的人顺利的爬到了悬崖上,可当他回首眺望时,不免有些心惊胆颤。继续向崖顶爬,有些腿软,想下山,实在害怕。眼看夕阳西下,谁来帮帮他?”学生思考后发表见解。最后问:“大家打开书看书中的‘我’最后如何下山的。书中,‘我’被谁救下山?采用的方式是什么?如何评价‘我’、‘爸爸’、‘杰利’这三个人物?”这样用一幅画配合问题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轻松导入新课。直观的图片配上问题在学生头脑里留下了悬念,激发他们去探寻答案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采用故事、质疑、设置悬念等手段,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实现最佳学习效果。
  
  (二)创造条件,培养兴趣,保证学生主体操练的时空
  
  美国心理学家林格伦说过,课堂教学的成效依靠师生共同努力。学生上语文课要进行四种实践,即听、说、读、写,这样才能增长四种能力。如果教师把课堂变成讲堂,只是自己一讲到底,那么讲的技术再高,最终效果也不会太好,因为学生失去了说、读、写实践的机会。许多学生的有意注意力持续不了 45 分钟,特别是中下等学生,听得太多,失去了练习、消化理解的机会,时间长了,越欠越多,上课就会越来越没兴趣。所以上课时,应尽可能多地让学生说、让学生读、让学生写,让他们实践操作,这样学生的兴趣比听老师的独角戏要浓得多。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验到创造的快乐,为人类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这告诉我们:学生兴趣的激发是可以通过让他们体验成功,享受成功的快乐来达到的。比如板书学习重点,一般是老师写,偶尔有几次请学生写,同学们关注学习重点的兴趣就浓一些。如果请几名同学同时写,学生的兴趣就更浓些。再如,读课文,教师范读是一种形式,学生范读、朗读、念读、齐读、分组读、跳读、速读,同样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学习形式。如果教师能考虑到学生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不断变换讲课形式,学生就能从上课到下课始终有较浓的学习兴趣。实践证明,学生在课堂上有效操练的活动时间愈多,知识内化率就越高,保持的时间就越长久,运用知识的能力也就越强。
  
  (三)发扬民主,诱发兴趣,唤起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发展学生个性是素质教育的要求。课堂教学要成为学生个性发展的一方沃土,教师要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创设师生之间平等对话机会,让学生在没有顾忌、没有压力的宽松环境中发表自己的所思所见,以唤起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只有在教学中讲求民主,才能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被紧绷的神经得到最大限度的放松,这样他们的思维也将处于最活跃的状态,精辟的见解也可能由此而出。教学是互动的教学,真正的教学应是让学生与老师得到最大限度的交流,多给学生一点机会。营造民主的氛围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如在教《勇气》一课时,引导学生对教材中美国伞兵“求生”和法国妇女救人的勇气进行讨论,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自我感悟。结果,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充满了激情,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远远超出了笔者的估计,他们言辞间的辩驳、思想间的碰撞将文章所蕴含的意义淋漓尽致的展现开来,产生了一种撼人的力量。如教《月亮上的足迹》时,引导学生围绕“登月意义”这—问题进行发散式议论,认真倾听他们的发言,以平等的姿态积极参与议论,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思维活跃,发言踊跃,兴趣得到激发,自主学习意识得到强化,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学习是一项以个体参与为主的认识活动。课堂虽小,却有着广阔的钻研天地,钻进去入了门,师生双方都有无穷的乐趣,能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做到心中有学生,确立民主教育思想,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方法,去唤醒学生主体参与的意识。许多成功的课堂教学实践表明,学生主体作用发挥得好,学习兴趣就浓,教学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语文学习真正成为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实现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