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9期

新课改下农村音乐教学之我见

作者:穆小芳




  [摘 要]新课改对乡村教师来说要求更高,难度更大。在实践中,教师应切合农村实际,以教材为纲而又不囿于教材;注意充分调动自身资源,努力探索农村音乐教学新路子。具体应做好:挖掘潜能,变乡土资源为最大优势;重视特长生教学,以点促面,点面结合;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创新教法学法;彰显学校特色,寻找艺术课的突破口;借课改东风,更新学校办学思想和理念等这五个方面,努力开创乡村艺术教育教学新局面,给每个乡村孩子都插上一副音乐的翅膀。
  [关键词]新课改 音乐教学 艺术特长生
  
  眼下新课改正在深入开展之中,如何更好地贯彻新课改的精神,这对乡村教师来说要求更高,难度更大。我校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以教材为纲而又不局限于教材,纲举目张,并注意充分调动自身资源,走出了一条农村音乐教学新路子。
  
  (一)挖掘潜能,变乡土资源为最大优势
  
  首先要承认农村学校师资、设备匮乏,但决不能允许教师不作为。农村并不缺少资源,只是缺少发现资源的眼睛。身为一名农村学校音乐教师,其主要任务之一应该是如何想法整合乡土资源为艺术教学服务,变劣势为优势。笔者非常欣赏德彪西的一段话:“我非常热爱音乐。正因为我热爱音乐,我试图让它脱离使它受到抑制的贫乏的传统。音乐是热情洋溢的自由艺术,是室外的艺术,像自然那样无边无际,像风,像天空,像海洋。绝不能把音乐关在屋子里,成为学院派艺术。”农村可以没有吉他、没有钢琴、没有交响乐队,但绝不会没有艺术。相反,艺术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原汁原味的乡土气息。教师要积极带领学生融入大自然,走向社会。乡村生活为我们提供了无穷尽的艺术学习的源泉。学校所在村庄每晚都有人自发进行扭秧歌的活动,学生当中有不少人略知一二。笔者以此为契机,在保持当地秧歌长处的同时,充分结合自己的舞蹈特长大胆对其进行改革,以充分凸现其动感足、表现力强的特点;然后在学校的支持下成立了学校舞蹈队,利用学生课间操时间坚持排练。结果在当年的县文艺会演中一举获得了“舞蹈组第一名”和“最佳创新奖”两项大奖,从而彻底摘掉了学校艺术活动在县里落后的帽子,成为市各项文艺比赛的佼佼者。
  
  (二)重视特长生教学,以点促面,点面结合
  
  不能否认,农村孩子学习的最大动力往往还是能够考上大学。因此,要想音乐教学真正融入学校教学,教师还需要能够培养出专门的音乐人才,向高等音乐学府输送合格的大学生。这就要求教师重视特长生培养,要让学生意识到自身在教师的帮助下通过音乐方面的专门学习照样可以成才。在教学中,笔者发现音乐天赋好的学生相当多,他们较少受过商业声音污染的嗓音往往高亢而嘹亮,纯朴而动人。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农村地区的音乐人才培养问题,重视农村地区的音乐特长生教学。特长生教学上去了,对学校的音乐教学的深入开展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通过特长生教学这一个点可以辐射到整个学校这一个面,点面结合,促进学校的音乐教学再上一个台阶。笔者让学校的器乐表演特长生坚持在课外活动时间通过学校广播面向全体师生演奏,这样既提高了特长生的实战演奏水平,又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吸引了更多对艺术感兴趣的学生加入到特长生队伍里来。而且,特长生教学也为学校参加各种文艺活动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可谓一举多得。
  
  (三)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创新教法学法
  
  新课改对每一位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以往提着一个录音机就走进音乐课堂的做法,决不能依然满足于“音乐课,放放歌”就行了的老一套。教师要在备课、授课、课后评价各个环节上有所创新,突破传统教学模式。课前备课时,要从音乐是一门需要学生来聆听、感悟、欣赏、参与的艺术出发,制定教学目标要充分依据新教材但又不能完全囿于新教材,要考虑到农村学生的实际,因人制宜,不宜过分拔高。要让学生做到能够“跳一跳,吃葡萄”,吸引学生兴趣,有兴趣学生才会来参与,来创造。课堂授课时,要给学生创造一个和谐、健康的育人环境,给每一个学生平等学习并充分张扬自己个性的机会,真正让学生体会到音乐是一门不分国籍语言肤色、能够陶冶情操、有益身心成长的高雅艺术。每一位音乐工作者都应抛弃轻视教研课改的毛病,积极参与到学校的教科研活动中来,不断创新音乐教法学法,让自己的艺术教学之树常青。
  
  (四)彰显学校特色,寻找艺术课的突破口
  
  当今社会呼唤有特色的教育,过去那种“千校一貌,万生同面”的“应试教育”模式早已经被时代发展的洪流所淘汰。《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在第二部分(教育事业发展的目标,战略和指导方针)中旗帜鲜明地提出了中小学要办出各自特色的要求。针对办学特色问题,特别指出:“一是要对“应试教育”进行改革;二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三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因此,学校的艺术教育也必须在充分依托学校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努力彰显学校特色,借此寻找到艺术课的突破口,使学校的音乐教育质量得到提升。
  我校是在五十年代由当地侨胞投资兴建的,因此,学校一直把爱国教育、和谐育人作为自己的办学特色。笔者意识到这为音乐课的深入开展提供了一个天然的优势条件。众所周知,音乐课中有着数不清的爱国题材。国外如肖邦、西贝柳斯等音乐大师的很多作品中流淌着的分明是呼吁民族解放、激发爱国情操的真挚愿望;国内如抗日战期间涌现出的一大批保家卫国的革命歌曲更是被人们到处传唱,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不断奋斗。这些音乐作品对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自明。这样,笔者就找到了教学中的突破口。首先,在音乐课堂上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的主旋律,努力寻找课堂教育与学校德育教育之间的每一处结合点,以凸显学校爱国教育、和谐育人的特色。然后,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以班级为单位在全校范围内组织了“爱国主义歌曲合唱大赛”。会场上,师生们聆听着一首首爱国爱乡的经典,胸怀中澎湃着爱国主义的激情,联想到华侨中学几十年来走过的风风雨雨,不少人留下了热泪。大赛获得了空前的成功。赛后,我不失时机地从各班的优秀选手中挑选出了校合唱队的成员。如今,我校的“华侨合唱团”已经成为市合唱比赛的一支新军,为学校赢得了不少荣誉。现在,合唱比赛作为每年校庆系列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已与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融为一个整体。笔者认为,只有这样音乐教育才会真正融入到学校的特色教育中去,并能够充分推动学校的教育教学向纵深发展。
  实际上,既然现在很多学校都在提倡特色兴校,音乐教师就一定要开动脑筋,努力寻找音乐教学和学校特色之间的最佳结合点,借机深化学校音乐教学的发展。
  
  (五)借课改东风,更新学校办学思想和理念
  
  农村孩子一直被有些人诟病为 “高分低能、性格怪异内向”,在笔者看来,重视学校音乐教育是有效改变这一现状的一剂良药。马克思曾经说过:“通过音乐并在音乐中教育我们的孩子。”这句话值得每一位教育管理者深思。音乐课在乡村中学中决不是可有可无的“摆设”,相反,音乐在塑造未成年人的健全人格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音乐能够很好地丰富学生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其创造一个积极向上的环境,这对一个人正常人格的树立极为重要。而且,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学生的学习效率会更高,更有益其聪明才智的发挥。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对音乐教育的评价就是:“没有早期音乐教育,干什么事我都会一事无成。”因此,音乐教师需要坚持不懈,长期努力,借助新课改的大好形势,积极促进学校更新办学思想和理念,给每一个乡村孩子都插上一副音乐的翅膀,让他们真正能够全面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