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9期

高中地理高考复习的策略

作者:陈海波




  (一)抓纲扣本,有的放矢
  
  在高考复习中,既需要老黄牛那种“埋头拉车”的执着精神,更需要“抬头看路”后明确的方向感。因此,仔细研读《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和最新《地理考试大纲》、明确复习方向很重要。《课程标准》指出,高中地理课程的功能是“提供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基本问题,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高中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总目标还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个具体维度,每个维度都有明确的要求,具体要求参见《走进新课程》丛书之《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解读》。另外,教师还要留心最新的《地理考试大纲》,潜心探究它的突出、变化和新异之处。有价值的信息、明确的要求和正确的导向会为备考找到复习上的着力点、亮点和盲点,从而使复习做到有的放矢。
  
  (二)统揽全局,把握重点
  
  地理学科复习内容多,考试范围广,如果所有学习内容平均分配复习时间,简单“求全”,后果可能是教师与学生身心俱疲,重点不突出,复习效果事倍功半。因此,统揽全局、把握复习重点非常重要。高中地理要紧紧围绕“人地关系”这一主线展开,具体包括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地球表层的构成、地理环境的内在规律及变化趋势)、人类主要的几种产业活动(农业活动、工业活动、城市规划和地域联系)以及人地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基本内涵、实施必要性和典型案例);初中地理的核心应以“常识性”为标准,中国部分包括中国的基本国情、区域差异(南北差异、东西差异),也包括具有“全国意义”的大地形区、大江大河、大城市等,世界部分包括具有“世界意义”的地理常识,如主要的气候类型(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和三种类型的季风气候)、主要的国家(人口大国、经济大国、资源大国)和关键的地区(交通区位重要地区、环境问题严重地区、局势动荡的地区)。具体复习时,在理论上以高中地理为线索,结合初中地理的相关区域,纲目分明,纲举目张。
  
  (三)循序渐进,适度提高
  
  谈到高考复习,有些教师总是在难度上下功夫,认为平时复习讲得越深效果越好,题目练得越难考试越容易得高分,其实不然,因为高考试题的信度、区分度决定了高考试题的定位,真正拉开考生成绩的不是数量较少、分值比重较小的难题,而是数量较多、占大量分值的基础题目。因此,在平时的复习中熟练掌握地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是十分必要的,它不仅能够在平时的复习中鼓舞学生士气,提高复习效率,在考试中快速准确解答基础题目,同时也为解决试题中所谓的难题做好必要的知识储备,赢取“攻坚克难”必要的思考时间。当然,当大多数学生基本知识点都掌握了,复习就可以加深一些,题目可以练得再难一点。一般学校采用三轮复习法,建议第一轮时间应该长一些,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第二轮是专题复习,时间可以稍短一些,内容可以适当加深、拓展和提高;至于最后一轮复习,时间长短视具体情况而定,任务是查漏补缺。因此,复习的过程应该是循序渐进的,夯实基础非常重要,一味求深求难、好高骛远是不可取的。
  
  (四)联系实际,突出应用
  
  高考模式一改再改,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从课本中走出来,关注生活、关心社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避免书呆子读死书。作为地理学科,运用学生已有的地理知识、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和地理思维初步解释客观世界中一些自然现象、解决生活和生产中一些简单的地理问题是《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之一。因此,在复习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现实问题。一要联系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用地理知识加以解释,比如为什么秋冬季节晴朗无风的夜间多霜冻,积雪多在高山顶,三月天风筝天,北方春季多沙尘,夏季午后多暴雨等。二要联系社会生活中常见的实际问题尝试从地理的角度加以分析和解决,比如用正午太阳高度纬度变化规律分析、解决房地产开发中房屋的高度、间距和朝向问题;用区位理论分析当地农业、工业、城市区位的利弊;用教材中提供的资源、环境、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典型案例的分析法分析我国其他区域的情况等。三要联系国内外热点地区和焦点问题用地理思维进行分析,特别是涉及环境、科技、经济、体育、政治、能源、发展等方面的重大事件。比如我国太湖赤潮、南方冷冬、嫦娥探月、京沪高铁、上海世博会、北京奥运会、振兴东北、西部开发、台湾问题、科索沃问题、中东问题、世界油荒等。
  
  (五)结合图表,拓展技能
  
  图表是地理学的重要语言,有许多地理知识是通过地图、表格数据、示意图、照片等图表形式直观形象地表达出来的。图表在历次的地理高考试卷中都有不同程度地体现,学生的图表技能将直接影响学生的成绩,因此在平时的地理复习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图表技能是非常重要的。图表技能一般包括阅读、填充和绘制,在考试时间有限的情况下阅读的技能最重要。阅读的图表一般包括各类区域图、等值线图、统计图、地形剖面图、示意图和各种数据表格等,考卷中最常见的是各类区域图和等值线图。阅读各类区域图要连续四个问答,在“哪里、有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四个问答的首要环节和关键是定位问题,关于定位通常要在十条线上下功夫,即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0°经线、120°E经线、180°经线、20°W经线和160°E经线,借助突出地物的轮廓特征对于定位也是很有帮助的。等值线图包括等高线图、等压线图、等温线图、等降水量线图等,复习时要分清等值线的分布规律,通过分析掌握图形所要表示的地理事物的特征,再联系所学过的地理知识进行阐述解题。如常见的等高线地形图,必须在图廓范围内,分清该图的比例尺,明确图中范围的大小,由等高线的密集程度和弯曲方向确定相应的地形起伏情况,再根据图中其他信息进行分析解题。
  
  (六)模拟训练,注重反馈
  
  复习过程中的系列练习是学习反馈的重要环节,它不仅能够检测到不同阶段知识层面的复习情况,还能够训练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和心理素质。练习的类型视具体复习进程而定,可以是单元的、阶段的和综合的;练习的内容是《课程标准》和最新《地理考试大纲》明确指出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技能和综合能力部分,这需要教师大量占有复习资料,然后进行精心筛选;练习后的信息反馈是非常重要的,要认真分析总结,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凡是在练习中大多数学生一错再错又确属重点的内容,切忌仅仅满足于知识答案的提供,要舍得花时间及时回归教材,诊断原因,掌握正确的地理思维方法。关于文字表达题目,要着力提高学生文字表达的准确性,专业术语使用的规范性,要点概括的完整性,语言的逻辑性和行文的条理性,减少不必要的失分。此外,通过模拟训练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容易的题目不能大意,比较难的题目也不要过于恐慌,可以暂时搁置,最后集中攻关,也许随着思路的逐渐打开,所谓的难题就有所突破了,所以盲目紧张是不必要的,轻言放弃更不可取。复习最后阶段要减压助考,练习的题目就不宜太难了,但适度的紧张还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