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9期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作者:代永芝




  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素质教育是一个恒新的话题。因此,开展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工作者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本文拟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尽快具备学习能力方面发表一下个人的浅见。
  
  (一)数学语言的培养
  
  生活语言、书面语言和数学语言相互转化 ,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方法。弄清楚别人在说什么、自己想要说什么、题里要求做什么,都是应用题教学不可回避的问题。此时,培养学生对题意的“扩展”与“压缩”能力的训练就显得十分重要。例如,在讲分数应用题:“我县去年植树5万棵,今年植树比去年多10%,今年植树多少万棵?”通过分析题意,引导学生抽出问题的实质并叙述出来:把去年植树5万棵看作单位“1”,求今年植树多少万棵,也就是求去年植树数的(1+10%)是多少,进而叙述为求5的(1+10%)是多少。开展这类训练学生积极性高,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理解题意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中抽象思维的训练
  
  在小学阶段,学生由于年龄小,生活经验缺乏,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学习时比较吃力。因此,教师要注意由直观到抽象,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的能力训练。如在教学“角”这部分知识时,为了使学生获得关于角的正确概念,可以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和模型:如三角板、五角星和张开的剪刀、扇子形成的角等,从这些实物中抽象出角。接着再通过实物演示,将两根细木条的一端钉在一起,旋转其中的一根,直观地说明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可以得到大小不同的角,并让学生用准备好的学具亲自动手演示,用运动的观点来阐明角的概念,并为引出平角、周角等概念做了准备。 从新旧知识的联系入手,积极发展学生思维,效果是比较明显的。
  
  (三)在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学习方法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启蒙时期,在这一阶段注意给学生渗透研究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便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在小学阶段,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而研究数学的许多思想和方法都是逻辑性强、 抽象度高,小学生不易理解。如“倍数与约数”这一章的知识,还有“单位换算”,以及有“关数量关系”的应用题这些知识。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数学的一些基本思想和方法的渗透呢?
  如在讲能被2、5、3整除的数时,第一节课先讲了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是:“个位上是0、2、4 、6、8的数,都能被2整除。”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是:“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能被5整除。” 接下的第二节课要讲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是:“一个数的各位上的数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 整除。” 这两节课要讲的结论对于学生来说,在思维上存在着一段跳跃。因为第一节课学生们注意和观察的是一个 数个位上的数学有什么特征,而第二节课则变成了观察一个数的各位上数的和有什么特征。如果教师按照教材上的顺序开始就例举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那么,在学生的头脑中就会产生一个疑虑:“一个数的个位上是 0、3、6、9的数是否也能被3整除呢?”因此,在这节课的开始时,教师就应首先提出这个问题,并逐一证明这样的思考是否正确。
  
  (四)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成功的教学都必须有学生积极的参与,只有教师的教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学生主动的学,有兴致地学,才能取得教学的成功。这也是素质教学的一个目标。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努力创设机会,创设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空间,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让数学走出书本,走近生活,使学生智力、能力得到协调的发展。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来引导小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数学,是当前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大课题。那么,怎样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以学生为主体,发扬教学民主,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影响,教学上只重视了知识传授,忽视了创新意识的培养,因而也抑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教师必须努力创造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才能使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做,迸发创新意识。在教学的实践中可以看到,只有教师相信学生能力发展的可能性,才能发现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
  当然,素质教育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它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从不同角度挖掘训练内容,并有计划、步骤地实施训练,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