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9期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教育中的德育渗透

作者:徐晓汇




  德育是指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的教育,它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主导的决定性作用。学生的良好思想品德的培养,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一点一滴抓起。因此,对于计算机教师来说,在计算机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非常必要的。笔者就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简单的谈谈怎样在信息技术教育中进行德育渗透。
  
  (一)培养学生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良好习惯
  
  首先,要加强思想教育,即要使学生明白,良好的习惯是个性心理品质的良好反映,会使他们终身受益。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分析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教育,使他们认识到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如在介绍有关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时,要特别强调在Windows中关机的步骤,使他们了解到,这样做是为了延长计算机的使用寿命,保护计算机内数据的安全。
  其次,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对于学生来说,教师不仅应该是知识渊博的智者,而且应该是良好道德修养的榜样,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在课堂示范教学和上机指导的过程中,也应该有良好的习惯。比如,把用户文件建立在所用系统软件的子目录下就是一种不好的习惯。如果教师在课堂演示的时候,特别是在保存或另存文件的时候,注意这个问题,就会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把用户文件分门别类地存放的良好习惯。反之,如果教师不注意这个问题,学生就会照猫画虎,养成不良习惯。所以,作为教师应该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这样才能有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
  此外,培养方法也要得当,要注意常规与有意识训练相结合。良好的习惯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也可以靠有意识的训练来培养。在上机实践过程中,教师应该把培养爱护机器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良好习惯当作一项基本任务和重要职责。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结合教学内容有的放矢地进行,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品质
  
  计算机的广泛使用体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其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泛。但是,随着计算机使用规模及范围的增加,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法律与道德问题。通过计算机教学来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是重要的途径。
  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包括以下几个内容:①自觉遵守政府有关部门制订的关于保障计算机系统安全性政策和规定;②自觉遵守学校的计算机管理部门制订的关于使用计算机的有关规定;③不设计、制造和传播计算机病毒;④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⑤支持正版软件,反对盗版软件等。
  根据以上内容,在计算机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使计算机这一信息处理工具在工作、学习、生活,乃至社会进步中发挥出重要的作用。比如,在介绍有关计算机病毒的知识时,可通过实例(CIH病毒、蠕虫病毒等)使学生明白:计算机病毒一旦爆发,将会对人类产生巨大的危害。它会破坏计算机存储的数据,损坏计算机的硬件,造成系统崩溃,甚至使Internet瘫痪。所以,不论出于何种目的,设计、制造、传播计算机病毒都是非常不道德的,会受到法律的严惩。
  同时,还要加强培养学生有关知识产权和软件保护的意识。软件是计算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的工作一刻也离不开软件,否则它就是一堆废铁。而软件的研制和开发,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软件是人类智慧的结晶。然而,计算机的软件虽然难于创作,但却极容易被复制。为了发展和繁荣计算机软件产业,要让学生加强有关知识产权和软件保护方面的意识,使学生明白:未经软件著作人的同意,复制其软件的行为是侵权行为,侵权者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从而从小培养学生使用正版软件、不使用盗版软件的意识,促进计算机应用事业的发展。
  
  (三)正面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网络道德
  
  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计算机已逐步进人了家庭。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日益增加,上网冲浪成了时尚,网上聊天、收发电子邮件成了时髦的话题,网上游戏使部分学生留连忘返。比如,上网的学生一般对“黑客”充满了神秘感,有一种盲目的偶像崇拜,像美国的商业网站连续受到黑客袭击,黑客入侵政府网站等等,都令学生想入非非,有的甚至跃跃欲试。他们并不认为这是不道德的或者是犯罪,好奇心促使他们钻研各种网上编制技术。因此,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已经迫在眉睫。如果不加以正确的引导,他们很可能会在不知不觉中成为网上环境的破坏者。此外,部分中学生沉迷于计算机世界中,从“书虫”变成“网虫”,或迷恋于计算机游戏而缺乏同学之间的交往;或在感到孤独时仅仅与计算机为伴,以至于发展为严重的心理障碍……所以,作为计算机教师,对学生进行网上道德教育是很有必要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正确看待、引导和规范学生上网。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方面,网络带来了大量信息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健康的内容。初中生正处在生理和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教师不能采用“一棒子打死”的方法来禁止他们上网,这种做法违背了学生心理和生理的规律。而应该给予正确的引导,使他们懂得上网的利弊,正确处理好学习与上网的关系。
  2.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学生在学校缺少业余文化生活,使学习显得枯燥,这就促使他们要寻找发泄的途径。作为计算机老师,应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本学科的特点,开展丰富的活动充实学生的业余生活。如可以开展设计网页、办学生自己的网站、开发一些程序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他们的个性特长,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与团队精神,培养学生与人共事的协作精神。又比如,在教学内容告一段落时,给学生布置有一定难度的作业,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期限内完成,然后组织交流、讨论,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给学生的任务可以是收集有关计算机发展、应用的资料,总结某一软件的使用方法,编排一份班级小报,解决其它学科的问题等。教师可根据情况进行必要的指导。学生自由分组,或由教师根据学生掌握计算机的程度搭配分组,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3.开辟和构建网络德育工作新天地。加强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帮助学生了解网络不过是传播信息的载体,是为人类服务的,而不是制约人类和支配人类的。网络本身没有“德性”,但是使用它的人却有“德性”。教会学生区分网络与现实的不同,不能在网络中进行违法活动,更不能浏览不健康的色情反动网站。
  总之,为了把学生培养成21世纪的合格人才,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的德育渗透。以示范说理、鼓励、表扬、诱导、尊重为主,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才是教育的本质,才是教育的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