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9期

刍议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和谐教学

作者:葛 琴




  曾经听过这样一堂小学数学课。一位老师在教“分数初步认识”时,让学生画出用阴影表示的3/4。为了体现新的教学方式,她要求学生画出不同图形的3/4。同学们纷纷思考、作图,有的还主动上台展示。只一会功夫,各种各样图形的3/4都画了出来:有长方形、正方形的、圆的……但有两个同学画的与众不同,如图1、图2,老师一看这两个同学的“作品”,先是撇嘴,接着用讽刺的口吻反问道:“他们画的是不是3/4呀?”同学们一起回答说:“不是3/4。”并随之哈哈大笑起来。两个小男孩一个满面通红很尴尬,另一个握紧小手,郁闷地坐了下去。这节课他们再也没举手回答过一个问题。
  
  这位老师的做法很值得我们反思:这两个学生为什么在这节课上再也没有举手?是因为老师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是在课堂上造成了不和谐的音符。当今社会,和谐已经成为了时代的主旋律,即使是教室这一个很不起眼的地方,和谐也显得十分重要。只有在和谐的、民主的、愉悦的情境下,教学才能呈现出最佳的状态。在课堂上构建一个和谐的教学氛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一)激发兴趣
  
  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小学学生的生理发展和心理状态表明,他们的学习绝大部分还是从兴趣出发的。浓厚的兴趣能加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开发他们的创造力,还会减弱学生学习的疲劳,从而提高学习效率。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证实了这样一个道理,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能激发兴趣,收到令人欣喜的教学效果。激发兴趣有多种方法,语言激趣就是其中一种。教学是一门语言艺术,语言生动活泼是赢得学生喜爱、提高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富有情趣的语言往往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教师教得轻松,学生也能学得愉快。所以,平时上课,教师应尽量注意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和趣味性,让学生在幽默风趣的语言中享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实物激趣是又一种方法。小学生毕竟学习的知识相对比较少,直观教学能更好地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平时教学,教师要尽量拿一些实物到教室进行讲解,这比单纯用语言说要好得多。比较激趣也是一种不错的方法。如在教长方形的时候,把正方形与之比较;讲小数的时候,与分数作比较,通过这样那样的不断比较,就比出了高低大小,比出了优劣好差,比出了学习兴趣,同样也比出了一个轻松的学习气氛。
  
  (二)永远鼓励
  
  人都是有自尊心的,总需要鼓励,学生更是如此。从心理学的角度说,一定的鼓励对学生能产生一定的刺激,这种刺激如果能长久地坚持,学生就能在这种激励下永远精神饱满地学习。笔者在教学中从来不会吝啬对学生的鼓励。比如,当一个成绩中等偏下的学生回答问题正确的时候,就会说:“你的正确的答案让老师很高兴,看来你有了不小的进步。”一个听讲不认真的后进学生回答正确的时候,说:“你能回答到这个问题,说明你上课非常认真,希望你继续认真听讲,肯定会有更大的进步。”另外,教师也要重视数学作业的批改,在批改中尽量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创设一种和谐的气氛。具体说来,就是作业批改以表扬为主、鼓励为主。学生一打开批改的作业本,往往都有惊喜荡漾在脸上。一次,一个学生做了5道计算题,错了4道,笔者给他的评语是:“你有一条题目算对了,说明你的计算还有20%的正确率,如果把这20%扩大到100%,如何?老师等待着你。”同样,有一个成绩好的学生对了4道,错了一道,笔者这样写评语:“如果这一条不错,你就是满分了,而你是完全能做到的,只要细心。”
  
  (三)合作讨论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课程标准还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为了在班级营造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进行必要的合作讨论是一种很好的方法。通过讨论,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地谈出自己对某一知识点的看法。这种不受任何拘束地讨论不仅让学生的心理放松,而且发散了学生的思维,给学生有了创造性发挥的机会。当然,合作讨论不是说任何一个知识点、任何一道题目都需要拿出来讨论一下,那是没有必要的,客观上也不允许这样做。合作讨论的内容必定是知识点的关键之处,是学生容易搞错的地方,是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比如,在讲植树问题的时候,关于“间隔”就可让学生进行讨论,因为这是做好植树这一类题目的关键,学生懂得了间隔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就懂得了做题的方法。
  和谐教学是新课改积极倡导的教学方式之一,符合时代精神。作为教师,要在数学教学中积极探索和谐教学的新路子,追求真实有效的和谐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