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9期
对物理教学的几点认识
作者:宋占荣
(一)让学生在质疑中进步
传统教学中一般是教师提出问题,要求学生来回答。而学生往往是一个个皱着眉、低着头,极不情愿地起来回答老师的问题。如果能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设法解决问题,将会极大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尝试提出自己的问题。为了让他们明白“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可对他们说:“综观科学史,大凡有建树的人,都具有‘健全的怀疑精神’或者‘刨根究底的好奇心’,敢于并善于对传统的知识、流行的观念质疑,这往往是他们走向科学殿堂的第一步。明代陈献章说得好:‘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学生受到鼓舞,就会提出一些有趣且令人回味的小问题。例如,在刚刚学完《声现象》后,有的学生就提出这样一些有趣的小问题:①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为什么我们的手脚在振动时却听不到声音?②月球上没有空气,交谈时必须用无线电话,我们知道:固体可以传声,且传播速度比气体快得多,那么我们在地球上随便拿一块小石头放在嘴边不就可以解决问题了吗?③超声波虽然频率很高,不在人耳的听觉范围之内,但并不代表不存在,为什么没把我们的鼓膜震破?尽管学生提出的问题非常简单,有的甚至“多此一问”,但是学生在提出并尝试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既进一步理解了所学的知识,又提高了学习物理的兴趣。
科学的发展在于创造,而创造的起点在于疑问,如果没有疑问,就不会有新的见解。如果一切都以书本为经典,以教师的讲解为规范,就不可能有创造,科学也就得不到发展。物理课堂教学就是要学生像“科学家”那样搞科学,努力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使学生善于质疑,在质疑中不断进步。
(二)教学方式要转变
物理课本中的大部分物理现象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但是由于地区差异、学生家庭条件和学生认知的差异,有个别现象学生不能亲眼所见。如初三物理第十章第二节“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中,在教学中要求演示图10-7“短路是电流过大的原因”和图10-9“总功率过大是电流过大的原因”实验,但由于家庭电路电压为220V,超过对人体的安全电压范围;如果改用学校电源供电,用保险丝时又受到限制,这就要求教师去思考改进实验。经过分析验证,笔者发现如果用烟盒内的锡箔纸做成窄条代替实际的保险丝,这样既安全,又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体会到两种现象都会造成电路中的电流过大。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需求更换、调整某些教学内容,更有利于学生掌握物理知识。
(三)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新课程中一个重要的理念是:教学体现师生平等。课堂教学中要废除“一言堂”,开展探究性学习、合作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在这种氛围中,学生自我知识构建的动力得到释放,大脑皮层容易达到最活跃程度,对物理知识学习理解能够从多方面进行。他们不再满足一些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结论,而对为何要引出这些概念、为何这样引出而不那样引出、那样引出会得到什么结论等新问题产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这样,物理学体系中内含的科学方法就会在学生自己的问题中、在学生激烈的心智活动中伴随着大脑中知识结构的生成,慢慢构建出科学方法的结构。
(四)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一切人才的起点。学生有了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学习的积极性就明显提高。多媒体在这方面充分显示出优越性。如在用多媒体教学“机械能的相互转化”时,从有趣的动画片“菜享鸡丈夫”中剪下一段菜享鸡陷害大公鸡的片段,引入到“机械能的转化”教学中,学生被动画片中搞笑的片断及能量的巧妙运用所吸引,课件中再插入嫦娥号绕地球飞行时远地点、近地点速度变化情况的Flash片段。整节课学生学习兴趣十分浓厚,课堂气氛也异常活跃,学习质量得到了保障。再如,讲“惯性”时播放“小女孩脚踩香蕉皮摔跤”的录像,讲“杠杆”时播放“两个小孩跷跷板”等一些有趣的物理现象的录像,学生看时如临其境,对学习物理更有兴趣,为以后的物理内容学习做好了准备。
(五)精心安排好练习
1.注重基础知识的练习。加强基础知识的练习是每堂课的教学重点,是“双基”教学的要求,同时也是实施新课改的具体要求。基础知识的练习要为当堂课所授的新知识服务,同时还要适当考虑新旧知识的联系,以求达到温故知新的作用。
2.布置练习要讲求科学性。一是布置练习要有代表性,尽量做到举一反三,让学生练而有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是布置练习要有实践性。如何让学生学有所用,这是现代教育培养学生素质的必然要求,因此,布置练习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三是布置练习要考虑练习的实际性。也就是说,练习的难易程度要注意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既要让优生“吃得饱”,又要让差生吃得消,还要全面考虑中等生,促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