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9期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资源的有效利用

作者:王丹群




  [摘 要]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推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除了“预设”和“预设生成”外,往往还会产生动态生成资源。如何充分有效地利用课堂中的动态生成资源,激发数学课堂的生命活力?本文着重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目的在于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高效,更具灵动、和谐。
  [关键词]动态生成资源 有效利用 数学教学
  
  叶澜教授曾经指出:“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这个论述告诉我们: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推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除了“预设”和“预设生成”外,往往还会产生一些意料之外而又有意义的信息材料,即动态生成资源。那么,在教学中该如何去利用动态生成资源,激发数学课堂的生命活力呢?本文通过几则案例着重谈谈这方面的体会。
  
  (一)及时捕捉动态生成的亮点资源,使课堂教学更有效
  
  真实的课堂能够如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如此丰富多彩的课堂中难免会出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联想”与“推测”, 时常会引发一些非常有价值的“生成性的教育资源”。但这些资源是隐性的、潜在的,如果教师的敏感性不强,不注意倾听,这些资源将“昙花一现”。作为教师,应发挥自己的教育机智及时捕捉、判断课堂教学中生成的、变动的各种有价值的信息,努力地将活的教育资源变成课堂教学中的“高潮”。
  
  (二)合理调控动态生成的开放资源,让课堂教学更高效
  
  教学活动是个动态的过程,它必须通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信息不断交流和反馈,才能实现控制和调节。每一个例题的设置,教师都有预定的目标和实施方案,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常会出现学生偏离了教师预设的标准思路的现象。一些教师为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往往会将课堂动态生成的非标准思路视为不和谐的噪音,用“请坐下”“课后再交流”等言语予以消除,而另一些教师则会采取有效的策略,审时度势合理调控,挖掘和利用学生的非标准思路中所具有的价值。
  
  (三)坦然面对动态生成的窘迫资源,让课堂教学更灵动
  
  在教学生涯中,每个教师或多或少都会碰到这样的感觉——学生突然提出的问题超出意料之外,而糟糕的是教师所掌握的知识又不足以自信地作出明确的判断,此时将陷入两难的境地。怎么办呢?于是很多教师选择含糊其辞,模棱两可,甚至干脆置若罔闻。然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赋予了教师角色的全新的内涵,教师在课堂上不再是专家或引导者。如学生一样,教师也是参与者和合作者,假如教师充分认识到着一点,当面对问题无法作出即时解答时,大可以真诚处之,坦然面对。如下例:
  师:(出示例)如右图,表示某人从家出发在任一时刻到家的距离s 与所花时间t之间的关系,请根据图象编一个故事。
  
  生1:“张大爷吃完晚饭后外出散步,走了10钟后,到达离家500米远的报刊亭,看了20分钟的报纸,就往回走,结果15分钟后到达家里。”生2:“小颖从家里骑自行车,10分钟后到达离家500米远目的地,20分钟后办完事情,就往回走,结果15分钟后到达家里。”(当大伙们都沉浸在欣赏故事编的精彩与否,情节是否符合题意时,有个学生把手举得特别的高)生3:“你们编的故事,怎么中间一段都是看报、休息、吃饭、买东西之类不动的,听都听烦了,没有动的吗?”听了他的一番话,全班傻眼了,刚才还热闹非凡的场景消失了,笔者的心更是一惊:教了12年的书,从来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以前一直按静止处理的呀,难道有错吗?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距离不变,当然是静止的,但有没有运动的呢?应该有。但具体的例子老师一时也想不起来。笔者把自己的真实的想法告诉了同学,再请同学回去好好想想,看谁先找到?
  由于笔者的坦然面对,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促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零距离交流,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的热情,学生的兴趣来了,积极性也高了:“今天的问题难住了老师,有挑战性!”过了一两天,这个学生兴奋地跑过来说:“老师,找到了,找到了!溜狗,狗被主人牵着要挣扎着跑的时候,围着主人跑来跑去,狗离主人的距离不变。”对呀,怎么没想到呢?在圆周上既可以运动也可以静止,既可以前进又可以来回走动,既可以原路返回又可以另路返回。
  总之,“动态生成”会给师生带来意外的感觉,这种意外往往会给学生带来探究的冲动,课堂的活力经常在这样的情景中迸发出来。所以,教师应从关注生命的高度,用变化的、动态的、生成的而非静止的僵化的观点来看待课堂教学,充分有效地利用课堂中的动态生成资源,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参考文献:
  [1]陈德前.既要关注生成,又要重视预设[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7,(9).
  [2]章晓东,高洁.如何在生成教学中彰显智慧的魅力[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7,(8).
  [3]俞剑波,郑勇.新课程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变艺术[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