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9期

浅谈历史教学中的问题探究教学模式

作者:田红梅




  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布鲁纳说过:“向学生提出挑战性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发展智慧。”问题的提出与解决,在今天的新课程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突出的作用。要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着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把学生的学习时间更有效地利用起来,而问题的设计、解决和生成,可以使教师快速了解学生理解知识、综合问题的程度、存在的盲点等,有助于剖析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使教与学更具有针对性。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实现教学三维目标的要求、素质教育目标的达成产生明显的推动作用。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对这一教学模式进行了一些尝试。
  
  (一)备课中预设问题
  
  通过钻研不同的版本教材,围绕课标的中心要求,把教材当成对课标解读的材料来读,借助问题的设计和解决来完成课标的要求,取得了良好效果。在问题的预设中要体现对学生的基本要求,要有思维价值,必须是有效性问题。
  1.注意预设问题的目标性。高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更加成熟,基本上完成了向理论思维的转化,认知活动的自觉性明显增强。因此,面对他们进行的问题设计,应该是有思维价值的题目,否则很难提起学生思考研讨的兴趣,也发挥不了教师设计问题、发现疑难与薄弱点的功能。
  2.设计问题的情景性。在问题的设计中,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景,以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其强烈的好奇心,产生认知冲突,诱发学生质疑和思考,增强教学效果。如“英国的君主立宪政体的形成和政治特点”是较枯燥的史实,若能从英女王来华访问的欢迎仪式的接待问题、英国出兵伊拉克的决议程序、布朗组阁的新闻报道等情景设计小型思考题,一定有助于问题的理解。
  3.设计问题的层次性。问题的解决是一个逐步发展的思维过程,因此要关注问题发展的因果关系、相互联系的紧密程度等层次要求,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理解和解决问题。如人教版高中新课程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三《“百家争鸣”和儒家的形成》一课,应注意先从“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表现和意义方面设计问题,再去关注儒家思想的形成、特别是孔子的学说和评价,最后整合孔子、孟子和荀子主张的异同。
  
  (二)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用问题
  
  问题的应用可贯穿于整个课堂学习中,在每个教学环节中发挥不同的功效。
  1.导入新课,设计新的材料情景,以问题起疑,引起学生关注,激发其强烈的好奇心。如古代思想文化史中儒家思想的形成,可以用2007年祭孔大典向北京奥组委推荐的、希望能成为奥运会迎宾语的五句《论语》经典:“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德不孤,必有邻”“礼之用,和为贵”等,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由此导入对孔子思想的全面掌握和理解,对儒家思想演变的探讨。
  2.知识学习。通过有层次的、由浅入深、连续不断的问题设计,使学生在生疑、思疑、质疑、解疑、释疑、答疑的过程中,形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学习人教版高中新课程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二“古代的经济政策”一课时,可通过下列问题去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①我国古代重要的土地制度有哪些?试说明井田制瓦解的原因。从土地兼并与政府抑制兼并两方面分析封建土地私有制对封建王朝的影响有哪些?②某一兴趣小组要研究明清时期重要的经济政策,假如你是兴趣小组的成员之一,你会列举出哪些重要政策及其相关内容呢?③阅读材料,讨论解决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④假如你是清朝皇帝,面对国内外的复杂形势和困难,你将怎样为改变近代中国的命运而努力?
  通过这些层层深入、具有探究性的问题设计,引导学生学习所学内容,更深入地思考所学内容,学会高屋建瓴地思考问题的方法,关注历史学习的情感价值等,达到全方位检测学习效果的目的。
  
  (三)课后复习中设计问题
  
  问题的探究当然不能仅仅停留于课堂,课下的延伸性学习更是问题的设计、解决与生成的好时机。通过一连串的问题思考与解决,在基础清晰稳固的前提下,学生若打开思考的闸门,自然便会生成更多的新问题。布置学生自设问题类的作业,会成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分析能力、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
  学习人教版高中新课程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一“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一单元后,可鼓励学生多角度自设题目来巩固本单元知识,很多学生设计出了具有一定思维含量和探究价值的题目。如有一组题的思路是从雅典、罗马妇女没有政治权利到美国1787年宪法如何对待妇女权利,从美国宪法后来的修正到新中国妇女地位的变化设计问题并谈认识。虽然从中可以明显看到题目设计的稚嫩,但该题能从这么灵活的角度看待妇女权利的变化,反映出学生已经深入思考并进行了知识的广泛联系,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又生成了新的思考点,问题教学明显体现出鼓励与引发学生思考的优势。
  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小组成员互相启发,互相帮助,使不同智力水平、认知结构、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的学生实现互补,达到共同提高。同时,与师生之间的合作交流相呼应,使信息交流呈现出活跃的、多层次的状态,确保了学生的思维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积极、活跃、主动的状态,使课堂学习成为教师与学生开展活动、整合内容的过程,真正发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鉴于这种教学模式的特点,应紧紧围绕一个或几个核心问题来进行,以问题为课堂教学动态发展的驱动力。而问题的数量,特别是问题的质量决定着教学的质量,这就对教师的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让给予学生的那滴水有满桶的水或者说大江大河水为依托。当然,教学无定法,每一种模式都有它的优势与不足,如问题探究教学模式很难在知识的结构梳理上体现知识的完整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