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9期

如何指导学生做好“数学预习”

作者:史玉英




  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强调的是不管做什么事,要事先有充分的准备。在学习中,这种准备就是“预习”。预习是一种按照学习计划预先自学教材的学习活动,它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有的老师怕学生预习,怕一些错误的理论先入为主影响学生,怕学生对数学知识失去新鲜感,怕学生课前进行了预习到了课堂上不认真听讲……其实,之所以这样担心,主要是因为学生还没有养成预习的习惯,没有掌握预习的方法,没有体验到预习的快乐。
  预习,好比在外出旅游之前看导游图,大概了解一下要游览的地方,做到心中有数。预习作用有三:①通过预习可以使学生明白本节课知识的重、难点,找到自己的困惑。②好的习惯可以让一个人终身受益,而预习正是学习的一种好习惯;③课前预习节省了教师不必要的讲授时间,给学生更充分的探讨时间,又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欲望。由于小学生接触预习少,不仅对预习方法不知道,更没有主动预习的兴趣和习惯。而教师恰当的引导、适时的帮助、巧妙的“穿针引线”可以让学生感受预习带来的喜悦。时间久了,预习习惯的养成变得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一)让学生通读数学内容,动手画、圈知识要点,了解主要内容
  
  这一过程主要针对概念性的数学知识。学生在通读内容的过程中,从整体上了解新的数学知识,把自己认为重要的概念、结论画一画、圈一圈,使新课中的主要内容显现出来,为理解和掌握知识做好准备。教师应要求学生对预备的教学内容进行精心浏览,把读不懂、看不明白的地方用笔做上记号,在教学的过程中认真听讲,如还是不懂,先要求在小组内进行请教,实在是解决不了的就请教师讲解。长期坚持,既培养了学生认真读书的习惯,也发挥了小组的团队作用。例如,预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学生就画、圈了以下内容:长方体有6个面,一般都是长方体,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有12条棱,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有8个顶点。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叫做正方体(也叫立方体)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6个面的面积都相等;有12条棱,长度都相等;有8个顶点。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二)明确目标,提高学生的参与力
  
  现如今,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多数是被动的,只是停留在表层,是机械模仿式的简单运用,预习更是如此。当老师布置自学或讨论内容,让学生动手操作时,总是少不了示范和提示。这种流于表面的全体参与、全体动手实质上并没有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也很难激发学生的自主参与热情。从客观的角度来讲,学生在没有属于自己的独立思维的情况下,对一个陌生的学习材料在极其短促的时间里做出反应是不现实的。课前预习,首先要让学生明确预习内容,先熟悉所学内容,并根据自己的思维方式研究学习内容,真正做到有备而来,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面、参与热情和参与质量。如《三角形的认识》一课,课前布置他们观察生活中的三角形,并思考它的科学根据。在列举日常生活中三角形物体或有三角形面的物体时,学生列举了校内、校外很多例子,十分丰富。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学生对三角形的稳定性在实践中的应用也说得头头是道,除了知道书上介绍的电线杆的支架、房架制成三角形是利用了这一稳定性外,还举例晾衣架、机关枪前的支架、南浦大桥等斜拉桥都应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并且知道利用这一稳定性可以修摇晃的桌椅等。由于学生课前对课文内容进行了思考并在生活中进行了观察,才会有如此精彩的事例在课上交流,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高了。
  
  (三)教会学生思索
  
  思索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是预习的重心。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预习过程中学生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质疑问难,达到理解所要学习知识的目的。
  1.教师示范,明确方向。教师可根据具体预习内容提出问题。例如,在学习第一册“10以内的加减法(一)”这部分知识时,根据图上的内容,可提出以下几个具体问题:2,1各表示什么?2+1表示什么?2+1=3这个算式如何读?你是怎样计算2+1的?这样学生就能较具体深入地理解所要学习的内容。
  2.教师放手,学生思索。学生自我提问是学生主动探求,掌握学习方法的基点。由于学生之间的差异,有的学生可能会提出质量不高的问题。这时,教师就要作耐心、细致的辅导工作,进行持之以恒的训练。教师应尽量提供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或同邻近的同学两两提问,或小组内讨论提问,然后在全班范围内交流质疑,这样能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提高。如遇到学生提出较合理的问题时就大加鼓励,并请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另外,教师还应提醒学生结合知识研究过程进行提问。这样,一段时间后学生就会提出一些价值高的问题。例如,在教学第二册“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时,学生就提出了“为什么要从个位算起?用竖式计算28+6时竖式中的小顿点表示什么?不写行不行”等问题。不同层次的学生提问深浅程度不同,学生积极动脑思维、各抒己见。因此,在培养学生预习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始终把学生如何提问题、想什么样的问题作为体现教师主导作用的标志。
  
  (四)分阶段进行辅导
  
  小学生年龄小,还不知道如何去预习,这就需要教师有步骤的分阶段进行辅导。对于刚刚起步的小学生(如一、二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在一节课结束时留出5分钟时间来一起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为他们在家预习做示范,以此逐步培养学生预习的能力和意识。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就可以通过布置预习作业来促进学生预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