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9期
实施“大语文教育” 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作者:刘高峰
(一)设置多维情景,丰富学生生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为教师,要“重视对观察、调查、阅读等写作材料的准备过程”。占有材料是动笔写作前的基础环节,也是整个写作的关键一环。中学生要能写感受生活的记叙文、有理有据的议论文、用事实支撑观点的专题报告等,占有丰富的材料是基础。学生收集材料,既能保证写作言之有物,又能激发写作热情,所以,平时要高度重视材料对于写作的重要作用。要引导和促使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引用各种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以帮助他们解除无话可说的苦恼和改变写作造假的陋习。虽然学生的学习还主要是以课堂教学为主,不可能有大量的时间进行社会实践,但是要尽量利用双休日和节假日,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把作文教学置于五彩缤纷的时代信息之中,由“小课堂”扩大到“大课堂”,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丰富写作素材。每学期,都制定一个比较完整的课外活动计划,每个计划都有活动目的、活动内容、活动安排、活动小结等具体措施。一般来讲,一学年的第二学期,都会安排一次春游,一次去南通工业园区的参观,一次野营活动,一次当地名人采访。这学期,笔者已经带领学生去了世界最高桥——横跨长江的苏通大桥上去参观,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新科技给南通带来的新变化。同时,还借用信息技术,用多媒体的形式创设了逼真的生活场景,让大家在栩栩如生的动画场景中身临其境,体验和感悟生活。比如,学校曾经组织教师在暑假期间去黄山旅游,为了让学生也能够感受到黄山的雄伟和险峻、秀美与大气,笔者在途中拍摄了黄山胜景的天都峰、莲花峰、徽派建筑的典型代表中国明清博物馆的西递、宏村古民居群等景点,回来后,制作成课件,配上解说词,让学生认识黄山、欣赏黄山,然后,让学生自拟题目,写一篇感悟式作文。
(二)领悟大家手笔,吸取名作精华
没有积累就写不好作文。通过阅读来积累一定的写作知识,扩大视野是一个不错的方法。不少学生看这样那样的《中学生作文选》,无非是一个借鉴,也是较好地选择,因为这些作文的小作者是他们的同龄人。但是,由于中学生受到年龄、学识、经历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他们的作文毕竟还有着先天的不足。教师要看重名家名篇,特别是当代的名家作品。因为时代气息浓厚,是“活水”,这对引领学生“更上一层楼”领略险峰的无限风光大有裨益。在平时教学中,可引导学生通过网上查阅、图书馆借阅、班级交流讨论、名作赏析讲座、写读书笔记等多种手段鼓励学生领悟大家手笔、吸取名作精华,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每学期都规定学生阅读一定量的文学作品,规定的作品中既要有古典文学、外国文学,也要有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笔者曾经在班级和学校作过《鲁迅和初中语文课本里的鲁迅作品》《从<春>看朱自清的散文》《小说,要说爱你不容易》《水浒传里人物形象塑造浅析》等文学讲座,曾经跟学生一起在网上查阅过冰心、杨朔、臧克家、毛泽东、老舍、柳宗元、司马迁、范仲淹、马克·吐温、莫泊桑、高尔基等人的生平及其作品,通过合作探究、深入分析,学生从名家中吸取了不少精华,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作文水平。
(三)永远鼓励赞美、张扬学生个性
“自主写作”“自由表达”是中学生写作教学的重要指导思想。自主是前提,自由是手段,只有当学生发挥了主体精神,自由自在地表现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时,才有可能写出真情实感,进行有创意地表达。为了有利于学生的自主表达和自由表达,创设一个愉悦的宽松的环境就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了。很难想象,在一个封闭的压制的环境中学生的作文个性会得到完全地释放和张扬。在作文教学中,注意给学生一个松散的环境,每次的作前指导都采取讨论式,让学生自由发言、各抒己见,在大家尽情地讨论中发散思维,实现资源共享。每次作文,笔者都学习魏书生的作文教学方法,只提一至两点要求,让学生跳一跳就能达到目标,得到高分,这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作文兴趣。作文写完后,告诉大家好作文是改出来的,鼓励进行修改。在作文的评语中,笔者从不吝啬赞美的语言,总是千方百计地从各个方面挖掘出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赞美所产生的正面效应不仅立竿见影,而且有累积效应。当学生得到表扬后,对作文的兴趣、信心也会与日俱增,这对张扬学生的作文个性有着极大的好处。几年的教学实践已经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
提高作文水平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是无论采用什么方法,都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总目标,为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