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9期

数学课堂教学要注意五“度”

作者:王淑平




  数学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是要讲究“度”的。“度”就是恰到好处,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任务的完成,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度”说起来容易,具体把握起来有一些困难。但一个素质较高的教师在这方面一定会有自己的追求,且愈来愈适度。所以,要想课堂提高效率,首先要注重一个“度”。尤其是数学这个抽象、严谨的课堂教学,更应如此。把握教学的“度”是提高教学质量,确保教学成功的关键。下面笔者从五个方面探讨一下数学教学中的“度”的把握。
  
  (一)教学内容的“深广”度
  
  教材是依据教学大纲系统地阐述学科内容的教学蓝本,是教学内容的具体化,也是教与学的依据。因此,要把握好教学中的“度”,就必须对教材进行深入的研究。但在实践中,对教学内容深广度的把握上却存在着两种比较激化的倾向:①深度上,对认知领域教学目标的学习水平把握不准确,在教学中往往把简单应用的知识点提高到综合应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节教材所传授的知识是多方面的,这些知识未必恰好都在一个水平上,未必适合全体学生,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的难易进行处理,做到浅中求深,深中求浅,使所教内容适合于大多数学生。②广度上,有的教师把知识范围任意扩大了。例如,在目前使用的中学数学教材与过去相比,许多内容已删除掉了。但有的老师把已删除的内容又补充进来,超出大纲的内容和要求,殊不知,这样的做法很可能使更多的学生“望而却步”,对数学的兴趣也为之锐减。在数学教学中,如果认为多多益善、面面俱到,什么都讲、什么都教,其结果将似蜻蜒点水,收获无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紧扣抽象理论,补充典型实例,经过具体分析,再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从而加深学生对教材重点内容的理解、掌握。但补充的内容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接受能力,并要适时适度。总之,教师应充分把握教材的深广度,学生思维活动的深广度。做到对每一个知识点的“深”“ 广”心中有数。
  
  (二)练习题的难“度”
  
  练习题的难度设计教师也要把握好,做到难易适中,以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练习题的难度太大,大部分学生感到茫然无措,会大大降低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失去信心;难度太小学生不假思索就能答出来,会使他们感到索然无味,不会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更起不到培养能力的作用。一般来说,新授之后的巩固练习主要起复习巩固、加深理解和记忆知的作用。练习的难度不能太大,但也不能太易,要做到易中有难。复习课中的练习题主要起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作用。在综合练习的基础上,练习题的难度可适当加大,但不能太难,要做到难中有易,要让大部分学生跳起来能够得着。只有难易适中,才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三)课堂提问的“度”
  
  传统的课堂过去以教师教授为主,被称之为“满堂灌”。新课程教学强调教师的启发,但有的老师把它变成了“满堂问”,即课堂教学采用的是一问一答的形式,表现方式有两种:①如果学生的回答不符合教师备课中的要求,立即要其他学生回答,直至学生的回答落人教师设计好的“答案”为止。这样的提问与教师的讲授没有本质的区别,学生的主动性没有真正发挥出来。②老师一节课总是马不停蹄”地提问,把每一个要教学的内容分得很细很细,每一步都给学生搭好了“台阶”,问题的设计缺乏合理性、科学性,提问对象随意性大,提问时机把握不准,忽视对重点、难点的点拨和讲解。这样的“满堂问”,学生顺着“台阶”一步一步地走,课堂上表面上很热闹,学生参与度高,实际上学生的参与是浅层次的,学生并没有真正地参与思维,当然更谈不上思维得到发展和提高,远离了培养的目标。把握课堂提问的“度”就是要注意问题的设计与提问的时机。对问题的设计要有启发性,通过提问活跃学生的思维;问题的提出要有针对性,对不同层次的问题要选择不同层次的提问对象;提问的时机要成熟,让学生通过回答问题探索其中的奥秘,体验探索的乐趣,获取成功感和自信心。
  
  (四)教师的情感“度”
  
  情感度是指由师生之间真诚的、积极的情感而造成的和谐的、合作的教学气氛,以建立最佳的教学情境。重视情感教育不仅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建立是进行情感教育的前提。学生喜欢热情和蔼、尊重学生、耐心指导、诲人不倦的教师。教师应努力创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多关心学生,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常与学生谈心。当然,教师的情绪、情感对整个课堂气氛影响很大。因为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导,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影响着学生的情感、情绪的产生。因此,教师无论遇到了什么不顺心的事,都应该抛之脑后,不带到教学中。教师必须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因为教师饱满的教学热情和良好的精神状态会感染学生。教师在课堂上愉快幽默,面带微笑,这样的课堂就会“未成曲调先有情”,师生没有心理距离,学生自然而然地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五)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度”
  
  人与人之间有差异性,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首先是先天遗传因素的区别,还有身心成长与智能发展的后天条件也不尽相同,因此学生的自我意识水平、兴趣爱好、个性特长也有所不同。既然客观存在着差异性,学习中就允许学生差异参与,提倡差异参与。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和发展水平进行教学,立足于一般,照顾到特殊,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