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9期
小学数学教学要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作者:郑辛革
(一)运用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熟悉”生活
“熟悉”生活,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在实际教学中,要运用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熟悉”来自生活的各种信息。
1.情境体验。创设优化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这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如低年级教学“认识人民币”这部分内容时,可以创设“购物超市”的情境,让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亲身体验,使学生懂得如何根据自己兴趣或某种需要购买商品;如何根据需付的钱选择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如何向顾客 “找零钱”;如何向顾客进行“购物指导”。学生身临其境,扮演情境中的主人公,充分发挥了主动性和创造性。
2.媒体显示。教学中可以借助现代媒体展现生活、显示事物形象,让学生通过视觉感受和回忆想象等方式加深对生活信息的理解。如“出租车如何计费”的问题学生并不太理解,可以借助电脑显示里程表、计费器的工作情况:计费器显示的钱数在一定的范围内始终停留在起步价上,而超过规定的里程后,增加的钱数随着增加的里程数的变化而变化。水表的变化、电表的变化情况都可以通过电脑显示,学生在熟悉生活、认识事物的基础上建立表象、丰富积累,解决实际问题时才会得心应手。
(二)挖掘现实生活素材,巩固新知
数学知识需要得以巩固,才能使学生牢固掌握并熟练应用。教学中,如果能结合具体的生活实际问题进行练习或实践,可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将数学应用于实践的过程中,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逐步培养。
比如,在教学分数应用题时,在课前准备了某两届奥运会中国队夺奖牌的情况,课上让学生自己编题,以巩固所学的新知识。学生兴趣盎然,编出了不少分数应用题,如“前两届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夺得32枚金牌,其中女运动员夺得的金牌数占5/8,女运动员夺得金牌多少枚?”另外,还组织学生进行预测:今年中国能夺得多少枚金牌?这是一道学生感兴趣的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题目,使他们感觉到不是在解应用题,而是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不仅锻炼了学生捕捉信息的能力,而且还使学生受到了爱国主义的教育。
(三)让学生初步解决简单而实际的问题
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即让学生在观察中学数学,在实践中学数学,在猜测中学数学。在现实生活中学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用生活理念构建小学数学教学就要将传统课堂内教学活动向课外延伸,创设真实的生活环境,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使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不断获取现代社会生活必需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数学来源平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教学时,教师可以适当设置一些灵活性、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初步学会综合利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探索数学规律,学会数学思考。如在学习过三步计算应用题后拓展练习时提供学生这样一组信息:去年暑假学校团队组织夏令营活动,报名参加的同学和老师共有215人,可租的车有两种,一辆大客车可坐40人,每天租金500元,一辆中巴可坐20人,每天租金300元。请每个同学设计租车方案,比一比哪一种方案最合理,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的练习既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意识,又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鼓励学生把课本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
过去的数学教学往往比较重视课本上经过数学处理的问题。学生只要按照学过的解题方法,一步一步地去解决就可以了,但一碰到实际生活问题往往显得不知所措,一筹莫展。特别是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在一堆数据符号前,自然而然产生一种乏味厌学的情绪。长此以往,学生有可能产生一种对数学的恐惧感。因此,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为了学生日后的和谐发展,完全有必要让学生用数学观点和方法来认识周围的事物,把丰富多彩的生活展现在课堂。
如学生认识了三解形的特征后,可以在教学中展现一把松散的椅子,让学生商讨怎样修理?为什么?并把修理的过程画成一个简单的平面图,让学生感受到实际生活中处处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在教轴对称图形后,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到马路旁,让他们自己观察,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轴对称图形。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十分投入,有的说“房子”、有的说“汽车”……他们把日常生活中每天看见的有关的物体一一找了出来。学生的这种自觉参与,大大丰富了他们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同时也让他们深深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离得是那么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