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9期
浅谈物理课中教学方式的综合应用
作者:王邦进
[关键词]物理 课堂教学 探究式 授受式 综合应用
为了适应时代的需要,在物理教学中,有的教师认为任何一节课都必须采用新课程标准所倡导探究式的教学方式,才算是在走课改之路。因此,要实施新课程,探讨式教学成了唯一的方式。教师们普遍重视探究式的教学方方式,牵强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方式,对讲授式和其他教学方式进行一味排斥。笔者认为这是不客观的,也是不科学的。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应科学、合理地应用不同的教学法方式,即除了引导学生探究合作以外,适时采用讲授式的教学策略,这样更有利于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也才有可能把新一轮课改思想落实到实处。
(一)大力实践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过程是传授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完善人格的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过多地采用了接受式教学策略,学生的经历、体验、探究的少,使学生缺少想象力和创造力。探究式学习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探索精神,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和生活中简单的物理现象,鼓励学生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和假设,并设计方案、研究问题,将这一科学的研究方法或过程融入物理教学中,形成探究式教学。教学中,可以把一些不易理解的物理概念或物理规律跟学生熟悉的现象进行类比,便于学生理解。教材中有助于培养学生科学研究方法和探究能力的内容有《阿基米德原理》《电流的磁场》《电磁铁》《电阻》《蒸发》《光的反射》《声现象》等,教师要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以这些教学内容为载体,使学生学会科学的探究方略,培养学生的科学的探究能力。
(二)适时选用授受式教学策略,促使教学优化
在教学过程中,倡导探究式学习,但并不是排斥授受式教学。一是因为教学中并非所有的内容都适合学生探讨。例如,《安全用电》中有“人体多大的电流才会“触电”?“触电”对人体产生的危害”等问题,这不可能、也不允许让学生去亲自探究和实践。又如“裂变反应”和“聚变反应”在课堂教学环境下没有条件去实现探究。二是由于物理学科教学时间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去探究。
听课、记忆、模仿和练习是接受式学习的特征,固然有其缺点,但可在较少时间里引导学生学习获得尽可能多的知识,有其自身的优势。因此,物理教学中的许多陈述性知识、事实性知识,如初中物理浮力等于上下两面的压力差,让学生去探究非常困难。教师可引导学生从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不同压强不同,就得具体用一个平行六面体在液体中分析(如图所示)
这个平行六面体的前后两面,左右两面都不能产生一个竖直向上的浮力,只有上下两面受液体的压强不同,据P=F/S可推出F下=ρg(h+a)S,F上=ρghs,再用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推导F浮=F下-F上(方向竖直向上),这样学生就明白了。又如功率等于牵引力乘以速度,让学生去探讨这一知识点也较为困难,如果要学生很快掌握这一知识点,教师从功率的概念出发,即功率是单位时间所做的功,P=W/t=FS/t=FV,这样推导而成学生易于接受。然后让学生去探讨“为什么汽车、摩托车有档位,上坡用低速档,功率不变,速度虽小,牵引力却大”的道理。而且物理学中“电功率等于电压的平方比电阻”“电功率等于电流强度的平方乘以电阻”等知识及适应范围,物理符号的使用以及一些重要的概念、原理不适宜开展探究式学习内容。如《内能》《电流》《电压》等运用讲授式更有效也更省时间,获得知识也较好。
使用讲授式,也不应是一味的满堂灌,而应不断研究。讲课时,应力求创造一个良好的、活跃的课堂气氛,师生间平等、民主的对话,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三)有机地结合运用多种教学策略,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在当今的物理课堂教学中,探究式教学和授受式教学等方式在教学中是相辅相成的,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正确认识、合理应用,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效果。如“为什么在电能输送中要采用高压输电?”要明白这个道理,必须要明白其中所涉及到的电阻问题、电流的热效应问题,分析减小电能的原因,焦耳定理、发电站功率不变等问题,并进行综合说理及推导,最后才能得出高压输电原理。又如“摩擦为什么会起电?”这样的内容所涉及的知识点也较多,在物理教学中可以采用探讨式和讲授式等多种方式并存,更能使学生接受知识、积极思考、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在实际教学中,要力求避免从一种“单一”走向另一种“单一”,应该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合理的教学方式。当然,要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要在教育教学中努力挖掘教材的内涵和外延,采用现代化包括多媒体等教学方法与手段,力求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有系统地进行学习指导,综合应用教学方法,以人为本,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