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9期

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生命

作者:张红芬




  情感是人的意识对客体的反应,课文是情感信息的载体。每一篇好的文章,都充盈着作者的情感,奔涌着作者的思潮。在一字一句之间,情感被渗透、被传达、被倾诉。《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情感能对学生的智力活动给予强化,它使语文教学具有鲜明的个性目标。教师不能把情感仅仅作为达成认知的手段,而要把它视为人的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它作为和认识同样重要的要素在教学目标中加以确定。培养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情感,与作者同喜,与作者同悲,教会学生敢爱敢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不敢想象,没有情感的课肯定是死气沉沉的。情感让语文教学充满活力,是语文教学的生命。采用适当的方法激发情感,能有效提高课堂效率。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谈几点体会。
  
  (—)创设情境,孕育情感
  
  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情境中的各种因素对情感的产生往往具有综合作用,能强化学生的智力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针对儿童情感的情境性与感染性特点,有意识地结合教材内容,或抓住感人情节,或抓住重点词句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时,可有意识地挂上总理遗像,边放哀乐边概述首都人民悼念周总理的情况,最后让学生思考:人民当时送总理,心里除了悲痛至极,还有什么?这样,学生对文章开头一句看似简单的天气描写所蕴含的深意更容易理解,即暗示当时“四人帮”不准人们悼念总理的政治气氛,对周总理的崇敬、爱戴和怀念之情也便油然而生。
  
  (二)对比体验,激发情感
  
  小学生的爱憎情感往往与课文中的具体人物形象相联系。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小女孩的幻想是课文的重点。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小女孩悲惨的生活深深地感染了学生,但他们的爱憎情感只停留在对小女孩这个人物的可怜和同情上,无法追究其深刻的社会根源。如果在课上组织一个“我和小女孩比童年”的讨论会,通过对比,使学生在内心深处受到强烈的震撼,使他们将简单地对人物的爱憎情感转化为对社会制度的爱憎情感,激发同学们热爱、珍惜现有幸福生活的真情实感。
  
  (三)激发想象,体验情感
  
  想象有助于强化情感,想象都是伴随着情感,与体验联系在一起相互作用的。有些文章中的场面描写令人感动,但只有当学生对所描述的场面在脑子里形成鲜明的印象时,才能深刻体会文章的思想情感。如《再见了,亲人》一课,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时,可启发学生想象:假如你是一名坐在车厢里的志愿军,你看到的是怎样的一幅画面?火车站上,人山人海,前来为志愿军送行的有头发斑白的朝鲜大娘,拄着双拐的大嫂,泪痕满面的小金花等等,直到火车快开了,他们还是舍不得离开……学生通过想象,入情入境,产生真切的情感体验,不知不觉地走进文章的情感世界。
  
  (四)以知促解,深化情感
  
  情感是在认知的基础上产生的,没有一定的认识,就不可能激起情感。这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教学中,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认识,无疑能激起学生的情感。根据课文中心,让学生课外阅读有关资料,在查阅中与课文的情感产生共鸣。如《一夜的工作》这篇课文中,有概括周总理品质的中心句、中心词,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并不困难。反倒是作者采用的以小见大的写法,字里行间所蕴含的对周总理的敬仰之情,这些都是学生比较难理解的。因此,在课前要求学生查找有关周总理夜以继日地工作和生活艰苦朴素的事迹材料。学生通过阅读这些材料,深切感受到了周总理工作劳苦、生活俭朴的高贵品质,内心受到感动和教育,对周总理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
  
  (五)朗读体味,升华情感
  
  在情感教学中,有感情地朗读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它既是感知课文内容的必要手段,也是激发学生情感,更好地体会文本内涵的有效措施。尤其是对于文情并茂的散文和诗歌,情感朗读可以引领学生走入文本所构建的情感天地、精神世界,触摸到作者的思想灵魂,从而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观念。这样,语文教学就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使每个生命个体有丰富的情感体验和精神给养。
  教学时,有多种多样的情感朗读方法,如教师范读、齐生诵读、个别朗读、分角色读等,只要运用恰当,各种方法都自有其妙处。如《丰碑》一文悲壮感人,全文没有华丽的词藻,更没有激情的赞叹,只是通过将军的情感变化,侧面介绍了“他就是军需处长”。教学中可以通过学生真情实感地朗读,使人物的形象渐渐地鲜活起来,使文字与人物水乳交融,相得益彰。首先,教师的配乐感情范读为学生做着情感牵引和情感铺垫,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产生了共鸣。在此基础上再次齐读,自然高潮迭起。在学习将军神态、心理变化的几段时,则以自由读、齐读、引读等方式,结合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领会将军的情感变化。在反复朗读中,学生对军需处长为了他人、为了革命,不惜牺牲自己的献身精神有了自己的印象:他“镇定”,面对死亡毫无惧色;他“安详”,对工作竭尽全力;他“不朽”,是“一座晶莹的丰碑”!老战士被冻僵了,定格了。学生通过动情地朗读,激情的诵读,表现出来的人物也就显得栩栩如生、跃然纸上。用心、用情去读,这种情境会让学生永难忘记,文中人物也会让学生长久记忆。
  “课堂上激动学生的是情,打动学生的是情,震撼学生的也是情!” 语文课堂是“情感地带”,给人以情思的滋养和心灵的启迪。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让语文课堂成为激荡、抒唱学生情感的海洋吧!只要教师准确抓住教材的情感点和学生的情感点,并在二者之间架设一座桥梁,就能使学生在激荡的情感中受到感染、熏陶和激励,使他们在高昂的情绪中产生想象和顿悟,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悟作者独特的个性、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真正达到文与意的真正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