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9期

农村中小学科技教育的有效途径探析

作者:时宝茹




  [摘 要]加强和改进农村中小学科技教育,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质,已成为我国农村教育发展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提出通过开发科技校本课程、各学科渗透、利用“农远”工程等途径来有效加强农村中小学科技教育。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 科技教育 途径
  
  在科教兴农的战略背景下,劳动者的科技素养已经成为我国农村经济建设和农村社会进步的瓶颈。然而,目前农村中小学科技教育现状令人堪忧:科技教育经费严重不足,教学设施和条件跟不上,内容、方法和手段上都与科技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存在差距,师资和教学设备水平也远不能满足全面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需要,农村中小学科技教育的普及和达标任务十分艰巨。在农村中小学科技教育并未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和评价体系的现状下,如何开发并利用现有的资源加强科技教育便成为广大科技教育工作者所关注的问题。笔者认为通过以下途径可以有效改善农村中小学科技教育现状。
  
  (一)因地制宜开发科技校本课程
  
  在农村中小学里,相对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而言,校本课程的开发更具有针对性,能更好的满足学科的需求,也为学生提供更为实用的多元课程内容。针对科技教育而开发的科技校本课程应属于校本课程的子课程,科技校本课程应该充分考虑到农村和城市的差异,并结合当地科技教育需求和资源。本着“以教为主,以产促教,产教结合”的思想积极开发农业生产技术课程是一种较为适用的科技校本课程。指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技活动,和农技部门和科技部门紧密联系,并把最新的、最实用的农业科技知识纳入教学内容,也为农村培养一批留得住、用得上的实用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各学科渗透,科技教育“学科化”
  
  农村中小学学科课程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主阵地,也是科技教育的重要载体。尤其是在应试教育根深蒂固的影响下,传统的分科教学依然是科技教育的主渠道。
  首先,自然学科如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本身的知识体系就蕴含了大量的科技知识,教师可利用学科背景知识,向学生介绍当今科技研究成果,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热情。比如将生物学中的遗传学知识和农村的育种技术结合,化学中的物质提取知识和水质净化等环保技术结合,物理中的力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结合等等,只要教师善于发掘学科知识中的科技内涵,便能很好的帮助学生领悟科技在社会生活方面的应用,以此达到学科教学促进科技教育的目的。
  同时,人文学科同样也是科技教育的很好载体。比如历史课教学中传授科学发展史的知识,让学生了解进而掌握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在语文课或品德课中讲授有关科学家生平事迹的知识,让学生了解科学家对推进科学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感受科学家不畏劳苦、善于钻研的工作作风和敢于探索、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等。通过这些人文思想教育,来培养学生良好的科技品质、科技价值、科学精神从而达到科技道德教育的目的。
  
  (三)整合科技教育资源,构建校内外结合的教育模式
  
  校内外相结合的科技教育模式,是整合学校内部与外部科技教育资源,通过校内外各种形式的、富有时代特色的科普教育活动,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培养其责任意识及科学实践能力,树立良好的科技意识。就是要从大自然中、农业生产中、从互联网、报刊上获取科技教育资源,争取各级政府、文化馆站和农业技术推广站等科技部门支持,聘请专家、教授、科技人员到学校讲课等校外资源来补充、拓展学校教育。开展科技实践活动时,要本着目的性、自主性、实践性的原则,使科技活动具有科学性和教育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选题联系应用,问题具有可探究性,方法具有可操作性。
  
  (四)强调科学探究式学习,优化科技教育手段
  
  建构主义认为,科技教育要考虑到学生的先前概念和错误概念,要以促进学生有意义学习和观念转变的方式对科技教育的方法予以组织和规划。中小学科技教育教学应具有探究性、研究性和创造性,科学探究是科技教育的主要策略,是学习科技的重要途径。探究学习中的“研究”,一般并不具备严格意义上科学研究的严谨性和规范性,从“研究”结果看,一般是已有科学研究成果的“再发现”,实质上是学生对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的学习运用。教师要提倡在中小学科技教育中运用“探究式”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观察、类比、综合、归纳等的探究能力培养,并强化科学思维的训练,变“学”科学为“做”科学。在探究活动中做到:动情、动眼、动脑、动手、动口主动参与,在实践中发现、探索、解决问题,获得知识,实现知识的自我更新。
  
  (五)有效利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
  
  2003年,号称“百亿工程”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开始在全国实施。“农远工程”为农村中小学提供了丰富的软硬件资源、多层次的师资培训、全方位的应用指导、优秀的教学管理经验和便捷的交流平台。对农村中小学科技教育来说,“农远工程”无疑是个巨大的科技教育资源库。一方面“农远工程”本身就是科技服务社会的很好范例,学生在享用优质学习资源的同时,可以深深的感受到科技带给学习和生活的益处,学生的科技意识无形中得到了培养。此外,“农远工程”不仅为科技教育提供了专题资源,而且“农远”教育资源的先进性,直观性,科学性和有效性,有利于打破学科壁垒,不同学科的教育资源都可以被科技教育所用,大大扩大了科技教育的教学资源。由此,可以看到 “农远工程”科技教育资源是非常丰富的,只要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充分认识到“农远工程”教育的重要性,提高自身素质,加强应用,“农远工程”必将成为农村中小学科技教育的高效,便捷的教学手段之一。
  总之,加强中小学科技教育是全社会共同努力探索的过程,更多有效的途径及手段还有待于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的不断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 程东红.科技团体介入中小学科技教育模式的比较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1).88-89.
  [2] 王文岚,李庶泉.西部大开发呼唤科技教育[J].中国科技论坛.2004,(2).74-76.
  [3] 周琴,王素,申军红.西部中小学科技教育现状调查研究报告[J].中国教育学刊2007,(2).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