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0期

综合实践活动实施中的点滴体会

作者:吕志江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新的课程,它以直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具有开放性、自主性、实践性的特点,富于现代教育的时代特征。作为新课程中的一门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可和重视。然而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在实施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主要表现有:教师理解偏差,课堂观念陈旧、结构老化,缺少教学内容及实践等。这就需要教师边实践边反思,边探索边总结。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结合他人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通过理解目标、改变结构、丰富资源、促进个性、引导参与、挖掘资源等途径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一)从加强实践入手,理解课程体系目标
  
  要把握好一项事物,首先就必须了解它。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它往往以主题的形式进行探究实践活动,核心价值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作为一种独立的课程形态,它强调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如探究、调查、访问、考察、操作、劳动实践、服务、技术实践等,以此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如学校所在乡镇正在搞旅游开发,学校周边的棋盘山、玉泉寺、玉泉池、玉泉湖以及仙翁山、扁鹊庙、灵霄山等,完全可以当作活教材使用。让学生通过访问、考察、劳动实践、集体参观等形式,增加对自己家乡的了解,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作为一门发展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能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求,让学生回归本性、解放学生的个性是其基本价值追求。现在有部分教师对新课程理解不够,将综合实践活动理解为以往的中队活动,对活动设计把握不准,结果场面热闹,学生却是走马观花,不乏“作秀”之嫌。这一点在具体实践中必须避免。
  
  (二)从更新观念入手,改变课堂教学结构
  
  由于受旧观念的影响颇深,很多老师在课堂上还是扮演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大多数教师还是属于“知识传授型”,表现在善于传统式备课、讲课和批改作业,他们一旦离开书本,离开教科书,将变得无所适从,特别是对指导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显得力不从心。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全新的课程,注重学生的亲历和实践,要求教师能够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如果说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活”的课程,那么其课堂也应该是一个“活”的课堂。有一位老师就总结了他们学校的做法:到自然中学自然,到社会中学社会,在劳动中学劳动,在生活中学生活,在研究中学研究。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课程学习中的重要领域,综合实践活动的模式是多种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教师的任务是不断挖掘、开发、利用无限的课程资源,给学生以广阔的、自由生长的空间,使课程教学适合学生的成长。如在学校营造一种“走廊文化”,通过各种资料的展示反映学校的面貌。可在走廊两侧挂上名人画像,配以名人名言,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在墙上悬挂学生的书画作品或者校园文化生活、田园风光、海底世界等画面张贴。这种充满人文气息的潜移默化的效果,是任何课本教育都无法达到的。
  
  (三)从开发校本入手,丰富课堂教学资源
  
  纵观新课程,留给每位教师上课的空间更广阔了,选择教材的权利更大了,可老师肩上的担子也更重了,教师必须要成为教学资源开发者、组织者、引导者。现在的学生不同于以往,有时候他们接受信息的能力和容量远远超过老师,这就需要建立一个开放的、立体的、民主的课程体系。如许多男学生喜欢踢足球,打乒乓球,这时就可以开设足球、乒乓球兴趣选修课,让他们的过剩精力能得到合理的宣泄,并组织观看足球赛,谈自己在玩球中的体会等活动,感受体育精神。
  综合实践活动是由国家设置、地方和学校根据实际开发的课程领域,是由地方学校根据地方特点、学校实际自行设计的个性化课程。各个学校可以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等方式,对国家、地方、其它学校的校本课程进行再加工和处理,使之变成更符合学生学习活动的需要;也可以自行直接开发新的课程,在充分考虑当地的社区资源、学校资源以及科学地分析学生的需求的基础上,开发出能够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的活动主题。
  
  (四)从转变评价入手,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要以过程性评价为主,评价时应突出学习过程的体验、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综合实践能力。它是一种以自我为参照物的评价,很难用一条尺子来衡量。评价的方式有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等。其中“自我成长档案袋”是一种比较有效的评价方法,老师可以帮助每个学生建立自己的综合实践活动成长档案袋,以便深入地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并能与他人分享自我探索的体会及进步的喜悦。如随着现代网络的普及,许多孩子迷上了上网,学校可开设电脑选修课,使学生学会科学使用电脑,学生的个性也会随之得到发展。
  
  (五)从学生实际入手,尝试挖掘乡土资源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用环境、用学生自己创造的周围情境、用丰富集体精神生活的一切东西进行教育,是教育最微妙的领域之一。由于学生年龄特点、认知结构的不同,他们对周边环境的认识也会产生差异。学校不远的会宁镇几个村设有花木培养基地、大棚蔬菜基地,校园内也是花木成荫,还有不少农户果园,品类众多,很适合作为课程资源来研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按年级可以分不同侧重点进行研究:一至三年级的重点是认识校园内的花木,知道它们的名称、属什么科目、播种和开花、结果的时间等知识;四至六年级学生的重点是进行花木的嫁接、栽培等实际操作,让学生知道花木如何栽培、嫁接,有哪些嫁接方法,应该注意什么问题。除在学校操作外,还要求在家中帮助家长进行栽培种植,边种植边观察边学习。对于大棚蔬菜,通过集体参观,让一、二年级小朋友说出名字即可;三、四年级学生记住名称、颜色、外观形状、哪部分食用就行;五、六年级学生熟悉对蔬菜的日常管理,更深层次少数学生能够掌握如黄瓜嫁接等技术并实际操作。通过这样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挖掘了乡土资源,增长了知识,对学生作文也会大有裨益,更重要的是,学生会在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增强对家乡的感情,从而实现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
  
  (六)从强化认识入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它以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和活动方式,引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向奥妙无穷、神秘莫测的大自然,走向五彩斑斓、多姿多彩的社会与生活……教师应与学生一起去发现、去探索、去体验、去创造,共同经历搜集资料、观察、调查、实验、设计、制作等丰富的活动过程。只要能够严肃认真地参与每一项活动,就一定会有收获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