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0期
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小学生的自主性
作者:刘训泊
2002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全国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语文综合性学习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地探究问题。这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性,是其价值所在。
(一)在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性
独立性是自主性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学生对认识自我和实现自我的不断完善。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要做到以下三点。
1.让学生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
教师必须确立学生为主的观念,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更是活动的主人。必须摒弃以教师为主角,好学生为配角,大多数学生为观众的活动模式。
2.让学生自主设计活动的全过程。
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自我决定活动内容、安排活动进程、自我管理与调控,活动结束后,对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取得的成效进行自我综合评价。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我实践机会,使他们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来看,用自己的双手来做,充分享受做学习主人的权利,形成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
例如,新学期开学了,教师可引导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才能,开展“美化教室”这一语文实践活动。首先向全班征集活动方案,经过师生民主讨论,决定了教室两则张贴本班同学的优秀书画作品,一致通过了墙报的栏目设置。然后同学们自愿报名,演讲竞选墙报各栏目、书法、绘画项目的负责人。接着,由各项目负责人分头征求全班同学对各项目的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拟好各自的征稿启事,向全班征集相关的内容。全班同学则根据要求搜集墙报内容,创作书画作品,同时写推荐信,为自己选择的内容或作品做广告宣传。经过广泛筛选、精心布置,一个“美化”了的教室出现在同学们的面前。最后,由学生总结活动的收获,评选最佳栏目,最佳作品。整个活动改变了以前由老师包办代替的做法,代之以学生一系列的独立行动。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提高了活动的效率,而且十分有助于学生独立精神的培养。
3.注意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在学生自主活动时,教师要摒弃“简单化”和“放羊式”的做法,应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对学生实施全程跟踪指导,根据不同阶段对不同学生的不同问题进行个别化的指导。教师对于活动内容的提示、方法的指导、效果的考察,都要落实到位,使自己成为活动中的引导者和合作者,疑难处的参与者与研究者,搭起一座无形的“梯子”,让学生登上自主的境界。
(二)在小学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能动性
能动性是自主性的一个基本特征,指学生能自觉地参与语文实践活动,去寻求自身的发展和提高。爱因斯坦说过:“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接受。”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将知识、能力包装成礼物的过程,使知识真正成为孩子们乐意接受的礼物。
1.活动空间开放化。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从书本到书本,从书本到作业,具有明显的封闭性。学生感叹:“外面的世界很精彩,里面的生活很无奈。”现代社会是一个巨大的开放系统,教育要培养新时期所需要的人才,就必须实施与之相适应的开放式教学。教师要多角度地开发和利用课外学习资源,如《语文课程标准》列举的“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多种标牌广告以及自然风光、文物古迹、民俗风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日常生活,等等。
2.活动内容兴趣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选择学生学习、生活中共同熟悉而又感兴趣的话题,能极大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之中。
3.活动形式多样化。
根据具体情况,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对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会有促进作用,有效培养学生的能动性。主要形式有竞赛式语文实践活动、文艺式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游戏式语文实践活动、搜集式语文实践活动等。
(三)在小学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创造性是自主性的本质特征,是指对原有的认知操作方式有所改进、革新或突破。创造性是21世纪的“通行证”,缺乏创新精神的主体无法面对知识经济挑战。因此,在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要特别注重创造性的培养。
1.活动主题的设计给学生以创造的空间。
教育的目的在于创造文化和发展人性,创新思维角度对教育活动提出的目标。小学生的知识储备量小,但求异思维发展的潜力还在,仅仅保护孩子的好奇心还不够。教师应在多种教育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使创新的火花迸现。因此,在开展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老师要针对学生知识储备、心理准备初始化的特点,选择富有创造价值的主题。例如,组织学生开展“我们的校园”这一活动时,教师提出的要求改变了以往“夸赞、描述”的主题,换以“用你的眼去发现校园的美,用你的手表现校园的美,用你的脑创造校园的美。”这样的主题既给学生以发现美的要求,又给学生以创造美的任务,大大改变了以往千篇一律的描述,给学生足够的创造空间。学生通过对自身感知认识的加工,展出了一幅生动活泼的思维画卷,有的学生根据校门新颖的设计,用童话的语言写出了校园之活泼与生动;有的学生根据校园内的长廊、亭台、池塘用电脑设计出了校园效果图;有的学生根据同学们的学习、游戏编出一则则儿歌……学生在“发现——思考——创造”校园美的过程中,不但重新认识了校园,得到美的熏陶,更在自己的想象过程中进行了一次创新性的实践,在同样的空间里,实践了不同的创造。
2.活动过程的安排给学生以创造的契机。
首先,活动中要安排学生大胆地尝试,尝试本身就是创造的过程。离开了尝试,创新就成了无源之水。小学语文活动过程的安排要重视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鼓励学生敢于异想天开、大胆尝试、标新立异、超越现实。
其次,小学语文活动课的安排上要体现合作与竞争。合作可以使个体创造因素产生裂变,竞争可以充分挖掘主体创造的潜能。在合作与竞争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思维。教师可根据他们的特长合理分配项目,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形成优势互补,使独立思考与多向交流相结合,让思维与思维交流碰撞产生创造的火花,燃成熊熊的创造之火。
语文综合性学习面向学生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具有较强实践性。教师要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能动性、创造性。如让“自主”之花植根于实践的沃土,定会绽放出绚丽的色彩,飘溢出醉人的芳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