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0期

让想象在语文课堂上飞扬

作者:张 燕




  中学生喜欢想象,这符合青少年的心理特点。想象和幻想发展下去就是创造。所以,教师在语文课上应该积极地千方百计地创设宽松愉悦的氛围,大胆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能力,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
  
  (一)发现问题,激活想象
  
  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法虽然在理论上是铲除了,但是在实践操作上,还有极少数老师依然在习惯性地使用。这种僵化的禁锢式的教学法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散,也大大限制了学生想象的空间。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考察学生是否具有发现问题的敏捷性、积极探索的求异性、解决问题的创造性和结果表述的新颖性;要求教师善于从学生思维的火花中,从学生一些不很成熟的想法中,发现并激活学生的想象能力。
  笔者曾经让学生做过一篇作文,题目是《家的味道》。素材讨论时,绝大部分学生说到家的味道是甜蜜的、芳醇的、可爱的。但是,有的学生写家的味道是苦涩的、酸辣的。还有的学生写家的味道是酸甜苦辣都有。一个学生这样形容他的家:“我的家已经是一个濒临破碎的分离的家,母亲不是我们本地人,她的老家还有我的一个姐姐和一个哥哥,她是因为西部地区生活艰苦才来到我们这儿的。现在,西部地区开发,她的家乡情况也好多了,她决定要回去,因为那儿还有一个我可以叫他为爸爸的男人。我的家是一个悲哀的凄凉的家,这两个月,不安和阴影一直笼罩着我们。”这样的题目对这个学生来说实在是有点残酷。但是,题目已经出了,问题在突然之间也发生了,总不能再为这个学生另出一个题目。学生们的讨论很自然地集中到这上面来,于是,笔者让大家帮助这个学生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有同学建议反其道而行之,学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写一个完整幸福的家,写家中有爱我宠我永远不离开我的爸爸和妈妈;还有学生说,学习契诃夫的《万卡》,在梦中憧憬一个完整的家。一个问题,激活了大家的想象力,同学们纷纷发言,各抒己见,虽然这里牵涉到写真实生活还是对原来材料进行再处理的问题,但是,大家的这种讨论热情,这种思维方式是值得赞扬的。
  
  (二)巧改语句,催化想象
  
  课文中有不少经典的句子,本身就有很丰富的寓意和深刻的内涵,多少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宣扬。作为教师,如果能够将其中的某些句子或者词语变换一下,也许就能够启迪学生张开想象的双翼。
  《故乡》是鲁迅的一篇小说。其中闰土见到“我”时的样子是作者浓墨重彩的一笔,也往往是教师着力讲解的片段。在那时那刻,闰土“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这一声“老爷”,饱含着多少辛酸、多少挂念、多少问候,多少别后要说的话呀!但是,作者就用这两个字代替了全部的感情、全部的语言。真是言简意赅、一字千钧。笔者在课上让学生重新找一个词语代替,同学们的讨论相当的热烈,有同学甚至争执起来。答案是多元化的。有的说叫迅哥儿;有的说干脆就直接称呼哥;有的说别称呼什么了,酸溜溜的,上去拥抱一下就得了;有的说那时可能还兴叩头礼拜吧,那就行个大礼吧;还有的同学说,为什么让闰土这么做呢?闰土一进门,“我”就迎上去,先叫一声闰土,然后两个人坐下就亲热地交谈起来。面对同学们众多的答案,笔者知道,学生的想象能力确实是充分调动起来了。但是,笔者提醒学生注意,闰土是一个没有文化的农民,二十多年的苦难已经将他磨成了一个苦人,他都快麻木了。这么多的答案中,哪一个更切合他的农民身份、苦人身份呢?通过反复比较、筛选,最后认定作家笔下的这种写法是无可替代的,是唯一的选择。通过改动语句,催化想象,同学们对课文的理解更趋于深刻和理性了。
  
  (三)设置情境,拓展想象
  
  设置情境的最大好处就是能够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应该有别于平时课堂,也就更容易激发和拓展想象的空间。这就好比看电视电影和舞台剧,由于编剧导演设置了那种足以让观众大哭、大笑、大悲、大喜的氛围,加上演员进入了角色的成功表演才会有那种强烈的效果。所以,在平时的课堂上,如果我们教师能尽可能地设置情境,对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应该是有不错的效果的。
  在讲《斜塔上的实验》一文的时候,当师生一起分析到文章倒数第二段的时候,笔者将制作的一幅动画通过多媒体播放了出来。画面上,“伽利略一步一步爬上斜塔时”,“教授们穿着他们的紫色丝绒长袍,整队走到塔前,学生们和镇上的很多人则走在这些人的前面。大家吵吵嚷嚷,兴高采烈,准备看伽利略出洋相。”由于动画的制作原因,画面人物走路时带有一定的跳跃性,喜剧效果出现了,学生都哄堂大笑起来。这时,将学生分成三大组,反对者一组,希望成功者一组,想象自己是伽利略的一组,每组学生都在思考自己的这个角色此时此地在想些什么,然后再集体交流,共同探讨这些答案的准确性和可靠的程度。大家兴致盎然积极投入。在讲《岳阳楼记》时,笔者在网上收集了岳阳楼的一些图片资料,也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分别设置了“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和“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的两种不同的情境,并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当你身处其中一种情境时,你是怎样的感受?如果是另外一种呢?通过想象、讨论、分析,来体会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情怀。这比老师单纯的讲解或者是单纯的想象效果要好得多。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语文课堂上学生思维的激活、想象空间的大小都与教师的启发诱导分不开。从这个角度上说,语文课堂上学生想象能力能否飞扬起来,教师引导的作用不容忽视。